想开个硬核科技类的专栏很久了。
一直以来,都希望分享下自己在科技领域的所学所见及所想。但又深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太多的东西充斥我们的眼球,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只是沧海一粟,微乎其微。我不愿输出没有价值的东西来混淆视听哗众取宠,也会害怕自己所热爱的所珍视的被忽略,毕竟这微弱的声音,与整个社会来说微不可闻,但于我而言则是全部。我花了些时间来说服自己来面对这种无结果。面对太多的无意义,尽量去发出些有价值的声音,即使无结果,那大概也算有意义吧。最不济我还能记录下自己在科技领域的成长历程,当然了,如果有幸能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结伴而行,那自然是极好的。
我把这个公众号的主题定义为一个技术小白的科技与自我的发现之旅。
这段旅途的起点从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始。我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是数学专业,之所以高考填报志愿选的数学,那是因为以后想从事金融行业,当时年少轻狂,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去华尔街,而数学去做金融有着天然的优势。可在本科的时候,选学了几门金融课程之后,发现实在不感兴趣,便放弃了转行金融的打算 。也就是在大四的时候,大数据这个词开始进入视野,再加上我一直认为写代码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所以有了转行做机器学习算法的打算。那时候也就只有个模糊的概念,人工智能还不像这么热,我也不太清楚机器学习到底是什么,对计算机科学更是一窍不通。当时学院有个类似生物统计的专业,迷迷糊糊地觉得离算法近一点,就选了。在研究生阶段,通过实验室的项目对算法有了一些了解之后,便决定要all in AI了。还记得那时,我时常惊讶于机器学习算法所能达到的成就,感慨一切真的是太奇妙了。我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自学机器学习和计算机的知识,啃了许多大部头书籍,但还是常常会因为自己非科班出身,没有接受正规的计算机科学训练而遗憾。我时常感叹,“好想去看看国内做AI最顶尖的地方看看啊,看看他们都在干些什么。”那种异于寻常的羡慕和向往,我至今记忆犹新。天道酬勤吧,我最后还是如愿地拿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offer,并在亚研院和某大厂实习后,毕业顺利地留下来做算法工程师。
虽然我已经补了很多基础知识,对机器学习算法也有较深入的了解,但那种非科班出身的想法还是会围绕着我。也许是科技更迭太快了吧,让人不免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朦胧地诱人且困惑。边缘计算,云服务,IoT等各类名词层出不穷。在与同事朋友交流后,我终于发现,专业,是一个无尽的过程,只要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它就永远不会是一个静止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将永远是一个小白,永远非科班。我将永远在这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去刷新自己对科技与对自我的认知。
没有终点的旅程可怕吗,一点也不,只要还在学习成长与分享,我就能一直重温一如初见时的欣喜与憧憬。所以在这趟旅程中,我会分享我的工作思考,总结我的学习体会,探索新的科技领域。欢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结伴而行,那真的是极好的!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 范维的科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