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到宝玉与通灵宝玉的相互关系,仿佛上天就是有意让这个矛盾体共生共存,而在曹公的笔下,这场人与物的修行好像刚刚开始又似乎存在已久,在我看来,这里面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从宝玉一开始的不在意甚至嫌弃,到后来参透人与物本身的相关联,以及后期真正达到以人役物的转变,这是一场精神的蜕变也是一场华丽的演出,不得不佩服曹公的写作手法,这也更加让我了解宝玉的真性情。
03
从“物”的本身而言,物件有形,事物无形,有形无形之间又化腐朽为神奇,而这两者又是“物”本身的衍生物,在这里的延伸便是真正达到物为人所用的更高境界。
古往今来,能共同拥有此两者的,便是“贾宝玉与通灵宝玉”一体的贾宝玉。
他对“物件”与“事物”的理解也是越来越精进的。
第一次是在第二十回,莺儿与贾环掷骰子,他教育贾环。
宝玉道:“大正月里哭什么?这里不好,你别处顽去,你天天念书,倒念糊涂了,比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弃了这件取那个,难道你守着这个东西哭一会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来取乐顽的,既不能取乐,就往别处去寻乐顽去,哭一会子,难道算取乐顽了不成?倒招自己烦恼,不如快去为是。”
第二次是在第三十一回,晴雯撕扇时。
贾宝玉说:“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前番者与贾环论道是“以物役人”,人服务于“物”,却又因物而生烦恼,这是人为物所控制的写照,宝玉认为当真不值当。后者是人“以物取乐”,只是别把物当作胡闹时的消遣白消了物件本身存在的价值,又肯定物件本身是服务于人的,而人在“以物取乐”的同时又当惜物,这是人役物的更高境界。
宝玉能够清醒认识这些道理,除了他是天生的痴人,也是他与物一体,从开始为其所累到后来的共生同体的思想觉悟。也正是这番转变,他的人生才大大的不同。
何意呢,外人看来衔玉而生是他自带的无上光环,可在他自身而言,是无比的负累,从开始的——摔玉,到后来的“习惯”这是他从“玉”本身所得到的领悟。
04
但是爱“物件”如果太过,就免不了“玩物丧志”。这一点是贾宝玉谈器物没有涉及的。但是黛玉看得清楚,便给贾宝玉上了一课。
这一课,发生在《红楼梦》的第四十五回,黛玉卧病潇湘馆,宝玉夜晚前去看望。走的时候黛玉怕天湿路滑有意外,便把自己的玻璃灯送给了他。
贾宝玉说:“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没点来。”
黛玉道:“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那灯笼命他们前头照着。这个又轻巧又亮,原是雨里自己拿着的,你自己手里拿着这个,岂不好?明儿再送来.就失了手也有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这番话是在宝玉对晴雯撕扇中的更高理解,也是“以物取乐”的升华,便是将物本身的价值彻底放大,从而“重己”更加的明显,再好的物件如果不能实现它的价值就不能够成为有价值的存在,正是因为人的高大,将物件本身的能力和存在价值放大才使物件本身的价值升华,这是一般人难以理解并共识的。
一般人得了宝贝便会爱惜如命,但是越是能成为宝贝其自身的价值将是一般物件无法比拟的,如果闲置在家必定不能让宝贝的价值发挥出来,惜物的同时也是在害物,是不值得提倡的。
就像知识分享,快乐分享,人人都说分享是一种美德,可是“事物”的无形价值又有多少人能够明白呢,又有多少人愿意真的分享出来呢。为什么很多人分享知识能致富,为什么很多人分享经验能发财,这便是将“事物”的延伸价值提炼出来并加以推销,以无形之物化有形之物,这才是最高境界。
宝玉得到北静王的一串佛珠,他当作稀罕物转送给黛玉,黛玉的反应是这是什么臭男人戴过的东西也来给我,转头随手一扔。宝玉看她扔了本想叫止却又摇头的笑了,黛玉为何会不稀罕北静王赐予的宝贝呢,按说这比银子可值钱多了,可是此“物”是红尘中所累之物,对于心性极强之人是绝对不稀罕的。有多少人为了金银累坏了身子甚至干些杀人不眨眼的勾当,最后呢,还是为物所累,当真不值当。
05
宝玉的玉,在他身上除了功名的束缚还有婚姻的不得自由,因为他的玉早就和宝钗的锁传作一对了。什么金玉良缘,什么前世姻缘,还有贵妃娘娘送于他们二人相同的礼物,这好像都是在暗暗的支持着宝玉宝钗的姻缘。
而宝玉是心系黛玉的,而黛玉是天上的绛珠仙草,下的凡尘只为神瑛侍者而来,他们之间是注定的木石之缘,是挣扎最后的毫无作用,但是此路漫漫,他们且行且造化,一个总是质疑,一个却慢慢的弄清楚了本心。
宝玉自与黛玉第一次相见便有前世之感,紧接着摔了那块玉,好像这块玉是拦在他们面前的石头,他这一砸,不只是不想为物所累也是预示着这物件可能在将来会产生的影响,这是一个影子也是一个预示。
日后的生活中,宝玉与黛玉的朝夕相处,彼此的共通之处,到他睡梦中高喊着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之缘。以及看着龄官画蔷,他才慢慢的明白,这“物”与“人”的本心是在何处。
最后他找来晴雯送了两块旧帕子给黛玉,这才将内心的感情完全的交付,而这两块帕子不是稀罕物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物件,但却是能够代表内心的表白,这也是宝玉真正以物于人的蜕变。
宝玉这个“物”与“人”的共生体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存在,却是最值得研究的代表人物,在此之处只是略作评论,有无共鸣只看各自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