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
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表演形式,皮影戏在我国的大江南北都有多个分支,从唱腔到皮影人偶制作都各有地域特点,位于长沙的一脉则以湘剧和花鼓戏唱腔而著名,现存的皮影木偶剧院还不定期的更新上映剧目,虽然是颇为小众的文艺形式,但是仍旧焕发着时代的光彩。
周末去看了一场皮影戏《人鱼姑娘》,虽然是采用的现代影像方式表现,但也还是保留了皮影戏的精髓,生动的形象,明暗忽现的动作,剪纸特色的场景,悠扬的音乐,呈现了一出精彩的视听盛宴。故事虽然化用了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梗概,但故事发生的背景搬到了中国,情节中也融入了许多中国特色,让观众欣赏到本土版的外国童话,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最让人感动的是全剧终以后,灯光亮起,皮影剧的演员带着道具一一到台前亮相谢幕,当我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皮影人偶时,不禁为手工艺人的绝妙技艺叹服,那些细小的部分如眼睛的转动和手肘的翻转等,都刻画得精细逼真,那是对皮影艺术年复一年的热爱才能够打磨出的细腻。我也看到那些操纵皮影的艺人们,正是他们才赋予了皮影灵动的精神和艺术的生命力,不仅要配合情节跳跃翻转的操作,遇到复杂动作还需要多个人相互配合进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默契,也可以想见背后他们练习的艰辛和汗水,我原以为皮影戏这类小众的戏剧没什么人感兴趣可能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但是我看到台上老中青三代人都有,且最小的艺人也就二十岁出头,作为对传统艺术热爱的观众,我衷心的送上感谢的掌声,希望他们可以坚持在这个行业,继续保持并发扬下去,也希望皮影可以找到更加现代的表达方式,重新走上时代的舞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较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活跃在民间的艺术形式如皮影剧、木偶戏、湘剧、花鼓戏等,都日渐式微,毕竟特定的场地和传统的故事对于传播度和辐射面都有太多限制,但是这些艺术还是坚强的生存下来了,一方面来源于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观众群体的支持,虽然小众,但是只要有人在看,舞台就有存在的意义。也还记得几年前去过湘剧院看刘海砍樵,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故事,但是看到舞台上演员一板一眼的唱出台词,认真的走位,锣鼓笛子配合动作声声响起,有种触动人心的感动,那种气氛是我们对着手机绝对感受不到的。
现代娱乐的方式前所未有的多样化,甚至有人宣称这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但是我认为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变化,文艺的舞台始终不会一枝独秀,百花齐放中有国色天香的牡丹,也有静静绽放的无名小花,只要能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美好,用何种形式又有什么所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