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少阳老师的《司马光》一课颇有感触。本文是一篇小古文,更是统编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第一篇古文体裁的文章。所以,其教学价值就显得更加重要。同时,它所在的第八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分别是: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2.写一件事。经过后来的评课和讨论,有以下收获:
其一,课堂环节一定要清晰。在结课时李老师总结了读—思—写—背的古诗文阅读方法,其实就是这篇课文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要将前面的教学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做到条理清晰,各环节层层推进。四个环节分别为:1.初读,读出节奏。2.再读,理解诗意。3.想象,古诗改写。4.背诵,积累讲述。这样的四个环节就是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同时将古今文章的对比和讲故事的学习任务也渗透的润物无声。
其二,关注学生发言做好引导。这节课比较出彩的地方应该是第三个环节,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想象“众人”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从而引导学生将古文用生动形象的现代文来进行创作改编,最后发现古今不同。所以,此刻老师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想象和描写就显得尤为重要。关注学生发言,进行及时点拨,把众小儿的惊慌失措和司马光的镇定自若通过对比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既有了语言的训练,又体会出了人物的品质,就真正做到了“言意兼得”。
经过集体讨论,我们对本课的教学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期待李老师下周的精彩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