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整理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需要整理?从表象上看,是我们对自己周遭的环境不满意,我们想要拥有一个整洁有序、舒适美观的环境,真的仅仅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我一直认为,外在环境不过是内心世界的一个投射。我们想要整理,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内心对现状不满,想要改变混乱的生活状态,想要拥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人生。所以整理的本质就是改变。
最初我接触整理是因为家实在太乱了。家不过是内心的外部投射,那时的我不仅仅是家里乱,生活、工作、家庭都处在一个混乱不堪的状态,我真的只是想整理家吗?
当然不是,我迫切需要的是改变让人窒息的现状,就像是想要在一团乱麻中,扒开个出口,跳出去,大口的呼吸新鲜空气。
整理术中的四步骤,摊开-分类-筛减-放进去,其实就是一个改变的过程。
这是我是在整理的时候悟到的,第一次整理厨房,当我把全部的东西都摊开,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摊了一地,当时我是奔溃的,直觉想要逃离,或者把它们全部藏起来,藏到我看不见的地方,亦或是全部扔出去。
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识,在生活中,我们似乎从来都不愿意360度无死角的去面对自己。
我们总是很容易接受好的那部分自己,享受别人对我们的赞美。对于不好的部分,我们都习惯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就连自己都不敢面对。
亲爱的,把不足藏起来,它就真的就不存在了么?当然不会!你越是回避,它们越会在黑暗里反弹的更厉害,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给你一记重击。
有时候我们正是因为我们不能接受这些不足,会因为那一点点不好,全盘否定自己,就像是想要把乱七八糟的物品都扔出去一样,不会爱自己了。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正面去看待这些,好的不好的全然接受。
就像阳光下的我们一定会有一条长长的黑影,你能不接受它吗?当然不能,因为那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正是这些不足才让我们更立体,正是这些不足,才让我们有变得更好的空间。如果一切都那么完美,这个世界得有多无聊。
分类更像是一个内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评判的过程。我们在进行物品分类时,会以种类、使用频次、使用人等等一系列客观事实为依据,不会直接定义这个是好的,那个是坏的。
但我们在梳理自己时,常常会给自己下定义,贴标签。比如我擅长做这件事,不擅长做那件事。我喜欢A,不喜欢B,这样做的后果,是容易把自己困在一个围城,圈子越围越小,局限性越来越大,慢慢思维就固化了,不会再跳出设定好的框框,就像鬼打墙一样原地打转。即使我们想改变,但也仅仅是想而已。
所以我们真正应该要梳理,只是把自己的所有现状列出来,不要去判定好坏,只是分析现状。
比如我现在对现状不满,我们只是分析对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不满,为什么不满,我们能为此做出哪些努力。
当我们分析到这一步时,会发现,对现状不满,不再是重复的抱怨。而是我们已经有一个积极的目标,并相信我们一定能通过具体的方法让这个消极的现状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
当我们把这些实际情况都分析好了以后,自然而然就学会了筛减。筛减看似是做减法的过程,其实恰恰相反。当我们抛弃固有思维,撕掉标签时,就像是在拆心中的围墙,围城打破了,生活中就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机会。如此一来,我们就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就拿我来说,曾经我没有自信,做什么都躲在别人身后。但如今我撕掉了这些标签,我不再给自己下定义。
我得到了更多,我成为了一名专业整理师,为很多家庭做整理服务,也得到客户的认可。
不但如此,我成了一名讲师,我将整理中的感悟分享给更多的人,有一名学员还很感谢我,因为她和我一样在整理中学会了成长。我不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觉得自己和以前相比更有力量,我愿意勇敢的站出来抓住每一次成长的机会。
摊开-分类-筛减,是最后一步“放进去”的基础,当我们把这三步做好以后,最后一步就变得很容易。生活中也是一样,当我们完全接受自己,梳理出头绪,撕掉无意义的标签后,改变就变得很容易。
我们不再觉得自己的短板不可见人,不好的地方改了就好了嘛,不会的,去学就好了!优点就让它足够闪亮,让人在百米开外就能发现你是人群中最亮的崽!
整理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叠叠放放,整理的本质是改变,是让你从内而外的梳理自己,然后脱胎换骨变成更好的自己。
想改变吗?来做场整理吧,不难,四步就够了!
作者:舒颖
来源:收了纳个Queen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