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接受什么,什么就消失。
实际上,我们连鞋里的沙子都不允许,眼里就更容不得沙子了。走错路很正常,看错人也没什么,付出了很多也会没有结果,好朋友会分手,爱过的人也会恨。
我们希望“努力必有回报”“坚持就是胜利”,但实际生活更像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充满偶然性、失控性和多重变量。而内心真正强大的人,会做到两个字,就是“允许”。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
抓不住的,就别耗着了。毛选中说,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战略退却,不是逃跑,也不是盲目退却,而是为了保存实力,为了创造新的条件。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果断选择撤退井冈山。当时很多人觉得这是“逃跑”,教员知道,纠结于眼前的失败,只会让队伍全军覆没,只有承认这场仗打不下去,才能为下一场蓄力。这就是“允许去和留”的智慧,让我们不浪费力气对抗不可控的部分,而是转向真正能撬动局面的地方。
赫拉克利特说:“成长从来不是在得到中完成,而是在失去时开始。”那我们是不是也要问问自己,我在抓的,是未来的机会,还是过去的执念?
能改变自己的都是神,想改变他人的都是神经病。所以,管好自己,慎渡他人。那既然允许了,还要起冲突吗?
当然不是,允许不是不对抗了、不抵触了,而是不去做无谓的消耗。不是要赢,而是要看清。在长征途中,面对张国焘的分裂主张,既没有一刀切式的清算,也没有无底线妥协,而是允许矛盾显现,逐步化解危机。
冲突是解决问题的必要环节,关键是找到核心矛盾,守住底线,促成更大的合作。我们争论的,从来不是对与错,而是我是谁,还有你是谁。
学会允许冲突,允许别人表达不同意见,也允许自己接受批评。每一次冲突,其实都是一次深度看见的机会,既看见别人,也看见自己。 正如《毛选》中的“统一战线”思想,朋友和敌人的界限并非永恒,通过包容与合作,也可以不断调整策略,实现更大的目标。
允许对和错 。遵义会议为什么能成为红军的转折点?因为承认了战略上的错误,主动揭开伤口,用事实重新校正了方向。
错是最真诚的老师,但我们往往都好面子,都有自尊。而内心强大的是“问过则喜”的,在外人看来,甚至是“不要脸”。
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不就是脸皮吗?
当然,在这里面最关键的不是脸皮,而是遇到坏事之后,如何去破解,去破局,过分纠结于自己的脸皮,就没有精力去关注事情的变化了。“允许”就是这种“反脆弱性”的体现,越是面对错误,越从中成长。
我们都活得太累,不是因为问题太多,而是因为太想控制一切。控制局面不出差错,控制关系没有矛盾,控制自己不犯任何错误。
可是呢?该失去的还是失去,该有的冲突还是发生,唯一多出来的,就是你的内耗。
强大的人,都是允许对自己的脆弱微笑的人。
允许去和留,懂得“放下”是为了“接住”。
允许你和我,让你知道冲突不是坏事,关键是从中看清核心问题。
允许对和错,让你不再害怕失败,而是把每一次错误都变成重新出发的机会。
“允许”这两个字,不是认命,而是对现实的接纳与对自己的负责,是一个人是否真正看清自己、看清世界的能力。 毕竟,真正允许风浪来袭,你才能找到破浪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