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找到爱的时候,你也就找到了自己。
情感转嫁、接受生活、自甘沉沦、自我救赎,欧文笔下的埃迪、露丝、特德、玛丽恩等主角的经历构成了一张大画布,用各种人物色彩对比勾勒出了生活的真实。上半部是埃迪的视角,下半部是露丝的视角,厚重的书籍没有让人感到恐惧,反而在人物的描写中充满了吸引力,让人停不住的读下去。欧文对文字的掌控能力,人物的刻画堪称经典,读起来虽然偶尔会感到为了刻画而刻画的痕迹存在,但是人物的内涵却一直被反复的强调(就像是敲黑板)。
欧文是村上春树最喜欢的作家,他的小说带给我的感觉不是喧嚣浮躁,而是普通人的波澜壮阔。有时候会被他们的真实感动,有时候也会因他们的懦弱心痛,人性的复杂虽未必如小说般纯粹,但是欧文通过一些特性进行梳理,带给了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体验。
《三体》作者刘慈欣说,最高明的文学家不是塑造人物,而是认为这个人物真的存在,ta从小到大所有生活细节都真实存在的,而出现在作品中的,只是生活中的冰山一角。你甚至可以与ta谈一场恋爱。欧文塑造人物的手法是深刻的,让人从第一次就记忆深刻的「尴尬的灯罩」到后来「脚去哪了」,再到后来的「口香糖」,埃迪的尴尬行为与内心中的脆弱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读者,这就是我们的埃迪,他一直是这样。
>> 啊,当然,埃迪怎么想是他的问题,我们讲的这个故事是关于露丝的。
埃迪更像是很常见的普通人,像一张白纸,被特德先生的自私(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自我逃避)卷入了复杂的局面中,与玛丽恩的忘年恋、对露丝的情感转嫁,让他的心灵永远的留在了不成熟的阶段。
特德自甘沉沦,逃避现实,内心中的愧疚对玛丽恩、露丝一直无法让他走出来(两个儿子的事故对于一位父亲而言的痛苦不比玛丽恩来的少),流连各色已婚妇女的怀抱。正常却又无奈,尤其是对埃迪的情感。
露丝孩童时期生活在缺失的哥哥们的阴影中,从父母那里也无法得到爱的满足,让她一度对这个世界充满质疑。在生活中挣扎成长,对于爱的渴求让她在成为单身母亲后(独居的那一年)理解了父母的选择,理解了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
玛丽恩是我最理解的角色,真正的她自己其实早已丢失在丧子之痛中,婚姻的锁链被打破是必然的,否则她永远只能在婚姻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中生活,甚至对露丝的愧疚也是她必须离开的原因。三十年的漂泊让她找回了自己,那些不为外人理解痕迹也许就藏在她的书中。
当你找到爱的时候,你就找到了自己。这些人物为爱所困,也为爱得到救赎,虽然在等待真爱的过程中有些漫长和无奈,但是对每个人来讲,都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