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昏睡十年
人们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出自《庄子·山木》,原文是这样的:“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意思是说君子之间的交情清淡得像水一样,小人之间的交情甘怡如甜酒一样。可是君子之间的交情虽然清淡但亲切,小人之间的交情虽然甘甜却容易断绝。抛开其字面意思,我们应该如何深刻理解这一交友之道呢?二词以蔽之:纯真与亲切。
纯真。小人之交,即利交,市道交,交往的出发点、动机是为了消遣解闷、游戏人生与谋利求名。因为消遣解闷、游戏人生,难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低级趣味、苟且于世,这样的交往也许有意思但绝无意义;因为谋利求名,便虚情假意、外恭内欺、表里不一、心口相悖,将与对方的交往视为一种或短线或长线的感情投资,将对方当成达至自己功利目的的工具,所谓的友谊没有牢固的志趣、情感基础和动力来源,靠一方或双方违心地刻意经营和外在的东西去维系,遵循“市朝”法则,有利则处,无利则断,利大则浓,利小则疏。这样的友谊具有明显的外在性、投机性、脆弱性和易逝性,正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花开时是朋友,结果时成冤家,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而为满足精神需求,享受精神愉悦,君子之间因缘而处、率性而交、动机纯正,感情自然真挚,因对方本身的情趣、个性、品性而由衷地相互欣赏与吸引,彼此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主观上极少掺杂玩乐之虑与世故用心,既无甜言蜜语、虚情假意、信誓旦旦,亦无矫揉造作、刻意逢迎;既不会因朋友的通达而趋之若鹜,也不会因朋友的落魄而弃之如敝履。绝不将对方当成达至自己功利目的的工具,友谊本身被作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而追求,而非其附作物,尽管君子之交在客观上也会带来世俗层面的快乐与利益, 但它们不是交往的目的,而是友谊之“副产品”,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不是交往之目的,因而快乐、名利等“副产品”的多寡得失就不会影响友谊之存续,双方的情谊才会“遇寒而不凋”、历久而弥真。
亲切。与既亲切又亲密的亲情不同,友情应该追求无形的、内在的情感的亲切而非有形的、外在的身体的亲密。小人之交通常追求消遣解闷、感官享受,表面上形影不离、如胶似漆,整天“孟不离焦,焦不离孟”,还常常互表衷心、信誓旦旦,然而这份表面上似乎相互依赖腻得分不开、实质上以自我为中心的交情完全建立在消遣解闷与互利的基础之上,这一基础极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冲刷,且越是亲密无间,相互依赖、相互取暖,就越易心生芥蒂、相互牵累、彼此伤害,著名的“豪猪定律”蕴含的就是这个道理。腻而不亲、心无灵犀、迁就逢迎的朝夕相伴掺杂了太多的玩乐之虑与世故用心,终会令人倍感疲惫,心生厌倦与轻薄,此时一点点的小摩擦就可能将“友谊大厦”付之一炬,一点点的小矛盾就可能阻塞“友谊之河”的流淌。君子之交建立在志趣相投、情感相契的基础之上,极少掺杂玩乐之虑与世故用心,彼此都有高雅志趣、自由意志与独立的人格,双方不依赖、不干涉、不约束、不苛求、不谄媚、不苟合、不嫉妒、不黏人,“和而不同”、“群而不党”、“淡而不厌”,亲切而不亲密,深情内于心而不彰于外,顺人而不失己,张弛有度,在时间与空间上保持适当距离,却不会有“久别故人疏”、“人走茶凉”之感,人远情犹在,心犹通,久别重逢依然能言说投机、相谈甚欢。
“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浓夭不及淡久”,淡而纯真无杂,淡而亲切不腻。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