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青春年少的时候,被问到这个问题“我们有没有可能摆脱原生家庭,变成和父母不一样的人”时,我们几乎会毫不犹豫的回答:
“怎么可能,我怎么可能变成自己那个无聊古板的老爸,或者是总爱唠叨的老妈,我就是我自己啊,我长大一定和他们不一样。”
认为一切都有可能,是年轻最大的资本。
我认识一个姐姐,她事业有成,是个不折不扣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她有一个女儿,今年6岁。有一次我们聊天,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她的女儿,她突然就伤感起来,叹了口气说,
[我生小孩之前想着我要好好呵护我未来的孩子,绝对不会像我妈在我小时候对我的那样苛刻;
现在有女儿了,我总是在她淘气不听话的时候,忍不住骂她,责备她,甚至就打她一下,打完又后悔。]
有一次我忍不住的唠叨责备她,说了很久,突然一个瞬间,我想到:我妈以前不就是这样么?想想就觉得非常无助。
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变成一个和父母不一样的人,逃避父母身上的那些缺陷,但是越长大越发现,那些缺陷,总是原原本本的显现在自己身上。
我认识一个朋友,26岁了,经常喜欢搞[离家出走],一开始我很不理解,都这么大了还要离家出走,是搞笑吗。后来我才知道,她是那种从小就被保护的特别好的小孩。
从上小学上下学父母按时按点接送,甚至是尾随,直到去外地上大学,父母总是不厌其烦的叮嘱,一定不能谈恋爱,只要有个男生打电话来,她父母很有仪式感很严肃的说:请你以后不要骚扰我女儿。
每次看到听到父母的管教,这个女生都非常恼火,非常排斥,非常压抑,有时候很自闭,有时候又感觉很缺爱。
每一次面对父母的质问[你长这么大,是我们辛辛苦苦把你供出来的...]她告诉我,她理解父母,但每一次听到这样的话,就觉得窒息,甚至有轻生的想法。
后来大学毕业,父母又催着她结婚,当时她气坏了,说我从小到大被你们管着不许谈恋爱导致现在和男生说话就结巴,你让我去哪找人谈恋爱结婚。
所以她后来出国读研,再也不想回到原生家庭的牢笼中,并且完全不去接触像父母一样的身边人。
可是,慢慢地,她发现,改变太难。走在路上彷佛全世界在看她,吃个火锅左看右看担心不干净,特别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后来还有了社交恐惧症...
可能看到这,你会觉得绝望,我们应该是逃离不了原生家庭了。
可是,我们还这么年轻,一定要这么悲观吗。其实,每个原生家庭的坏处之外,总还有不少发光的地方,不是吗?
仔细回想自己的父母,总还是有几个闪光的特质让我们从内心里依赖他们,爱他们,即便这种爱忽弱忽强,但总归一直存在的。
没有人是完美的,完美的人物详解都在想象里,而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我们:
[只能这样了。带着每个家庭给我们的伤痕去找属于自己的创可贴,带着家庭给予我们的闪光点去更好的待人接物,带着勇气去拥抱不完整的自己和这个同样不会完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