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我是这么看待遗憾的:
我始终觉得它和后悔并无两样,大概就是那种在当时错误的认知下导致的今时的后悔。
应该是经历甚少的缘故吧。
前几日收到一位读者的私信,谈起遗憾这个话题。
他和我一样,同为一名大学生,说到自己的经历时,用到了“坎坷”二字。谈起高中时代,和很多人一样,遗憾自己不够努力,没有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没和心仪的姑娘在一起。
那个姑娘是他在落榜后复读时遇到的,我不知道那一年间他们如何,他进入大学后,就像是灌注了新鲜血液,令我为之感到佩服的是,用很多时间经历那些“坎坷”,为了追自己心仪的姑娘时在物质方面毫无压力,选择课余去做家教,从刚开始的三年级小学生一小时20元,到六年级30元,再到初一40元……慢慢的经高数老师介绍,找到了两份高中的家教,其中也不乏有被骗这样的经历……
后来通过努力转专业,拿国奖,总之一点点在全身注满了新鲜血液。
在我看来,重生一定是一段难熬的日子,如果重生后依然抱有遗憾,那就真的是段坎坷的过程。
他后来有去找过那个姑娘。
问起结果时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有时候也在想,即使我和她在一起了,最后也会分开,从那天决定追她之后,已经过去916天了,她的男朋友换了两个,我还是一个人……”
他至今仍然会想起很多,因为对方的很多情绪而感同身受,甚至默默计划未来……
或许遗憾就是两种错过,在他的过往里,一种错过是好的大学,另一种错过,是一个叫佳宁的姑娘。
听着别人的故事,我一开始只是觉得分外可惜,直至他将其说成是遗憾。
我才发现,有一种遗憾,和自身无关,只是恰好不会遇到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本书: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主人公作家在 41 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来自一个陌生的女人,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作家自己,却对此一无所知。
这是一个女子的悲剧,却成了全人类的童话。
国版电影也基本还原了其中的味道。我看完是十分震撼的。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
“我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抖,可是你对此毫无感觉,就像你口袋里装满了怀表,你对它紧绷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的为你数着你的钟表,计算着你的时间,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嘀嗒不停的几百万秒中,只有一次向它瞥了一眼。”
一个女子用一生交付于爱情,却无人知晓,也终无结果,很多人说是因为无知,但依然将其看作童话。
这也是我至今所知晓的最美的遗憾。
以往总觉得遗憾就是后悔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是因果。
其实有时候仅仅是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空知英秋 的《银魂》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是怀揣着软弱降生的生物,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无法妥协的自己,为人生之路带来痛苦,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逃离那种痛苦的手段,但是不能一味受自身软弱所摆布从而沉溺于痛苦,我们还能正视弱小的自己,为抗争为改变去承受痛苦,这是那些小武士们教会我的人远比想象的要自由。”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很多遗憾,是你无法逃离的,经历后也是你不愿想起的,如果可以的话,大概是《寻找天堂》里Colin最后说的:
“是啊,我有很多遗憾,但是...已经没有关系了。那些我错过的机会,那些小意外,那些未竟的愿望...他们还是我的遗憾,但他们让我拥有了现在的一切。而我拥有的一切,什么也换不走。”
如果遗憾没有尽头,就释怀吧,不能忘记就放在记忆深处,总有一天,它会在其他回忆面前变得微不足道,微小到:忽略、不计。
本文首发于gzh【易北的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