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同事跟我提到出国读书的事情,说的我心里痒痒,最近几天脑袋里全是对这个事情的思量。一方面考虑到金钱的问题,另一方面又有对家庭责任的掂量。这两个方面都让我左右两难。
巧的是在这个事情出现之前,我曾跟我爸讨论过关于父母责任的问题。我很明确的告诉我爸,如果自我提升了,但孩子却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话,那么我其实会觉得自己是很失败的。我虽然并不愿意时刻陪伴孩子,但如果超过两天不与孩子交流时,我会觉得这是不对的,与孩子的链接似乎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一直无法迟迟下定决心。我内心即渴望自我的提升,又希望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陪伴她。
我还是跟家人商量了是否出国读书的事情,先生和妈妈都表示支持我,只要我觉得开心即可。但是我爸坚决反对,他觉得带孩子应该是父母的责任。先生已经很忙了,我再跑出去学习,那么谁带孩子?他们只能陪伴孩子,但做不到顶替父母的责任。我想要反驳的时候,我爸说,你去不去最终是你决定,但是我必须说出我的反对意见,我无法替你们承担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我可以给孩子无尽的爱,但我替代不了你们。先生不再说话,我妈冲我爸眨了眨眼示意他不要再说了,但我爸异常坚决的反对,最终赌气说道,你们这样就是不负责。
我沉思了很久,我有很多时候都能明确的知道我不是一个优秀的母亲,但人各有志,只要我还是一个合格的即可。可如果我把孩子丢在家里很久不见孩子,那么我确实连合格也算不上了。我有时候想到我父母对我的爱,就觉得那种情感是真切的发自肺腑的。被父母的爱包裹长大的人一定是不缺爱的。我想到我爸对我说过想要去学习,一想到孩子还在家里,最终放弃了。我妈本来是爱打扮的姑娘,因为想着照顾孩子需要省钱,后来多年都没有买衣服买化妆品等。这些我都知道,我也亲眼目睹了他们对我的付出。可是我总觉得我对我的孩子做不到如此。我希望孩子看到的是独立的妈妈是勇于追求梦想的妈妈,而不是臣服于生活。可责任和义务又是每个父母必须的啊!这个时候我终于觉得取舍两难。
我记得之前朋友不安的处理她的事,我则一脸正义的说,事情不就是要么做要么不做吗?你考虑那么多做什么!朋友还苦着脸说哪有那么容易!我则正义凌然的告诉她,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做了就做了,不做就不做!有什么可犹犹豫豫徘徊不定的。这种分是非的方法我一直应用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讨厌那种动不动感慨进退两难的人。让我发自内心的觉得这是一种优柔寡断的行为。
而今到我自己时,终于知道犹豫不是因为做不了,而是两件事都想要去做,无法取舍。犹豫这件事太伤神了,一整天都会比较这件事,然后这边的想法刚刚战胜那边,不一会又觉得不对,应该还是另一边的想法更重要。我着实讨厌这种感觉,耗时耗力!
于是我让自己激动的情绪慢慢冷却下来,暂时不考虑这件事吧,也许过两天回头再看又会是另一种想法。但无论怎样,我还是需要明确的告诉自己,这个世界上于我来说重要的排序就是家人是第一位的。如此是不是已经知道自己所求?再看吧。
这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发现自我的活动,一周会写两篇文章,所以再写这篇文章后,往往拖到了星期六和星期日,然后这中间各种拖沓出现后,完全做不到把文章写的淋淋尽致洋洋洒洒地一气呵成。但还是想要围着一个主题去写自己的想法,那么文章大约只能成为随笔了。最后回过头来瞄了眼文章,全篇各处可见的我,终究不是客观的看待某事,而是不停的强调自己觉得想法,这个以后得改下,不然文章最终只能沦为日记,自我写作技能完全没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