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古典老师的新书《跃迁》在搞宣传预热,下载了抢读版提前拜读了一下。
虽然是个试读版,内容却不水,读来畅快淋漓,很受启发。其中“只打甜蜜区里的球”一节让我印象深刻。
在这一节里,古典老师列举了投资大师巴菲特、棒球高手泰德和亚马逊丛林大蛇的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的事情。”
所谓大道至简,这个道理看起来也非常简单,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会傻到放弃高价值的事情而在低价值的事情上纠缠。
但道理不等于事实。在事实当中,我们想要持续做高价值的事情,需要经过两重并不那么简单的考验。
第一重考验,叫做判断。
我也知道要做高价值的事情,但是我怎么知道哪件事是高价值的,哪件事又是低价值的呢?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不是不想做高价值的事情,而是我们在这第一步上就死掉了。所以,如何去判断一件事的价值高低,至关重要。
我重新分析了一下古典老师举的那三个例子,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巴菲特也好,泰德也好,还有大蛇,他们都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寻找高价值区。
比如说大蛇,它怎么就能确定守在河边不动,就能等到鳄鱼这样的大型猎物呢?如果它不是在狂野的亚马逊丛林,而是守在普通的一条小河旁,极大概率是等不到大型动物的,那不是要活活饿死?
大蛇之所以敢这么“守株待兔”,是因为它已经对周围的环境了如指掌了,在它熟悉的这片领地里,它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猎物送上门来,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似乎找到了上面那个问题的答案:在熟悉的领域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高价值区。
可这还是一个泛泛而谈的结论,并且从中我也看不出来怎么去判断事情的价值高低。
进一步思考之后,我发现这么一个很明显的事实:价值的高与低是通过相互比较而得出的。一个人站在你面前,你凭什么说他个子是高还是矮?总得有个比较的对象。
那么判断一件事情的价值高低,就要将这两件事情的收益转化成同一个类型,比如金钱、名誉、快乐等等,然后判断起来就容易多了。
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判断,随着事件基数的不断增大,高价值的一件件事自然就会汇集成高价值区。
所以,通过第一重考验的方法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不断比较每件事情的价值高低,积累出高价值区。
第二重考验,叫做专注。
人是很容易被及时反馈诱惑的,做一件事情就想立马得到收益。而高价值的事情往往都需要时间的打磨,需要耐心的等待。“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我们都懂,放在这里同样适用。
人的这种弱点,使得持续守在高价值区里变得异常困难。大多数人想要的是“更多”而不是“更好”。唾手可得的便宜不去占,那不是傻吗?
对这样的问题,确实无解。就算你认为自己不去占低价值便宜是聪明之举,也还有无数的人把你当傻子看待。这就是这重考验的惊险所在,人们做事是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当绝大多数人都不认可你的时候,有很大几率你会放弃自己的坚持。
一个非常简单的球送到泰德的眼前,简直就是送分,但泰德认为这个球不在他的高价值区而选择静观其变。这个时候,面对他的将是数以万计观众排山倒海的讽刺、嘲笑甚至是辱骂。有几个人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
我想起我爱人经常给我讲的一个人物故事。在她老家的乡村,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学历水平不高,也没什么特别的本事,过得很不顺。
后来他决心改变现状,闭门不出,一边苦练书法,一边自学考研。同乡的人都笑话他,家里有田地不去种,年纪轻轻的也不出去打工挣钱,一天到晚躲屋里写字读书,一个没文化的小农民还想成个书法家吗?
嘲笑他的人当然有自己的资本,他们或是外出或是在家做个小生意,渐渐地都富裕了起来。唯有他还在“闭关修炼”。
年纪的增长,家庭的压力,乡人的嘲弄,这一切常人难以忍受的,他都扛过来了。数年之后,他如愿以偿地上了研究生,随后又在书法领域继续深造,有了一点小名气,如今已是书法协会成员,成了名副其实的书法家。
所以你看,守在高价值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困难。
解决之道,在于相信自己。既然通过第一重考验建立了自己的高价值区,那就要不折不挠地守在这里。
别人不理解你的高价值区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它是专属与你的高价值区。每个人的高价值区是不同的,张三的高价值区是书法,李四的高价值区是卖油条,两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守在自己的高价值区里就是高手。
知道了这点,你才能安安静静地守在自己的高价值区里,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成长为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