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机理
习惯是一种在特定时间,你会做出的选择,然后你便不会再去想,却会日复一日的重复它。也就是说,习惯是大脑自动遵循的行为模式,也就是当我看到暗示时,我会做出惯常行为,目的是得到奖赏。
习惯从机理上说,习惯回路包含暗示(不仅促发惯常行为,也能促发对预期奖赏的渴求),进入自动模式;惯常行为(身体,思维,情感);奖赏,是否下次执行这个回路。
弄清习惯回路后,改变习惯也就变得容易了。用同样的暗示,同样的奖赏,改变中间的惯常行为,用新的习惯替代(满足新的渴求)。真正的改变是需要人们去了解驱动自己行为的渴求感。另外,也要学会信仰某种东西,认为改变是可能的(社群可以创造信仰,即使只有两个人),新的替代的习惯才可能永久(不然在强烈刺激下,养成的习惯会分崩离析)。
步骤包含如下:
1.找出惯常行为。
2.用各种奖赏进行实验:奖赏可以满足人的渴求感。寻找驱动习惯回路真正的渴求是什么(我进行这种习惯是因为什么)?按照相同的渴求改变习惯试试看(感觉做那件事也能满足自己的渴求感)?设定15分钟测试这种惯常行为能不能满足渴求(用笔写下各种可能的渴求)。
3.将暗示隔离出来:是什么暗示接下来发生这个惯常行为?地点(我在哪)、时间(现在几点)、情绪状态(开心?难过?)、其他人(周围有谁)、之前紧挨着的动作(在进行惯常行为之前,我做了什么?)。
4.制订计划:在具体的时刻,我要去做什么事情。
习惯的应用
习惯回路不仅存在于个人,也存在于某个组织机构,也存在于社会。知道习惯的运作机理,习惯可以被改变(可塑性)。现实生活就是习惯的集合体(吃饭、睡觉)。习惯的改变或养成,第一次很困难,之后一切半机械化后,不需要意识就能做。
对于某个组织机构而言。一些习惯具有引起连锁反应的能力,可以实现“小成功”(尝点甜头)。一旦小成功完成了,就会推动下一个小成功的出现。拥有自主权而不是被当成工具,意志力消耗的相对较少,把锻炼意志力培养成一种习惯。在变化动荡当中,组织习惯会变得极具可塑性,足以让人重新分配责任,创造出更加公平的权力制衡。危机会导致变革,明智的领导者会寻求危机甚至创造危机感,让大家有需要改变的感觉。创造“流水线”,每一个步骤都应该包含多种习惯,并将其变成惯常习惯,这样才能从容、以不变应万变。顾客就像是一种被消费习惯支配的生物,他们会自动重复过去的行为,很少考虑到当前的目标。因此可以寻找熟悉感;“旧瓶装新酒,化生为熟”,用旧的习惯装扮新的东西来改变顾客习惯。
对于社会而言。强联系力量(好朋友,友谊,志同道合的人的支持)带动弱联系力量(朋友的朋友,同伴压力,形势带动内心深处的压力);弱联系的熟人通常比强联系的朋友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当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人的决策能力会越来越难以干预其中。不假思索发生的行为是最真实自我的表现,如果对事物的好恶(人性本善/恶)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就得养成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