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这样说:当你感觉到某个器官存在的时候,就是那个器官出了问题的时候。
换句话说:当你意识到某个东西重要的时候,就是你失去或即将失去它的时候。
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工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平常得不能再平常,让我们几乎忘了它的存在。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空气和水,你还能这样安之若素吗?
同样,当你有一天失业时,可能才会意识到工作对你意味着什么。
就像没有挨过饿不懂食物的重要一样,没有失过业的人,怎么懂得工作的重要?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所学校做老师,在我们当地,能进那所学校是很多跟我一样的师范生梦寐以求的事。
“过五关斩六将”,好歹我也端上了饭碗,虽不是金饭碗,铁饭碗,也算有饭吃了。工资在现在看来实在微薄,但父母很欣慰,多年来辛苦让我读书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然而,我却不满足,感觉自己得不到成长的机会。工作一年后就辞职了,决定从头开始,考研读书。当我辞职后告诉父母时,父母很吃惊,不过也没拦我。
我深知,单薄的家境不能给我多大的物质支持,能给我精神支持就不错了,以后的路,我要靠自己去走了。自己选择的路,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
刚辞职时还有点积蓄,很快就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了,于是我“重操旧业”又做起了家教。
上大学时我就靠做家教担负自己的生活开支,加上做过一年老师,做起来更加轻车熟路,一边复习,一边做家教,家教一直做到考前一周。
因为做家教,我几乎跑遍了那个城市的角角落落。没去过的地方,我就照着地图找。有些家教地方离我住处很远,要骑车将近一个小时才到,为了省钱我就来回骑车,提前一小时出发。
我用自行车的车轮,丈量着城市的大街小巷。现在还时常有人夸我腿细,孰不知那正是长年蹬自行车的结果,不比健身房锻炼的效果差呢。
除了家教,还干过很多兼职,比如在饭店端盘子,在超市促销,在面包店做面包等等。尽管是兼职工作,也让我获得了收入,让我有底气面对所有人的质疑,可以支撑我继续追逐梦想。
对于我来说,工作首先为我提供了物质保障。有了物质的保证,人才有力量追求精神的独立自由。
物质保障重要不重要?对我来说很重要。毕竟像我这样从读书到就业,没有什么捷径,完全靠自己赤手空拳打天下,甚至连生活费都要自己挣的人来说,物质保障很重要。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生活的意义不仅限于房子、车子、票子,人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物质必须为精神服务。
话说回来,如果只有精神追求没有物质保障行不行?结论当然是不行的。
如果没有物质基础,那么再美好的精神追求都不过是空中楼阁,都可能因为物质的匮乏难以为继。
所以,谈梦想并不排斥谈钱,孔老夫子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见,视金钱如粪土的观点是不足取的。
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作决定了你的生活消费水平和物质生活品质。
倘若没有工作,你还能在“双十一”买买买吗?还能在简书里心无旁骛写写写吗?恐怕吃饭都困难。
没有物质保障的后果,鲁迅先生早在《伤逝》里就展示给我们了。
如果被绢生抛弃的时候,子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哪怕只是一份兼职,也不会忍辱回到自己背叛过的家庭里,导致含羞自杀。
因为实现了经济独立,到了亦舒的《我的前半生》里,被抛弃的子君又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此“俊生”亦彼绢生,一样冷酷无情;而此“子君”已非彼子君,不再含羞忍辱,变得独立坚强。
让子君脱胎换骨的力量来自哪里?
来自工作,来自工作给予的底气。
在我的文章《《伤逝》:一部爱情教科书》里,我写道:
“不管你是否追求爱情,一定要实现经济独立。那样你才有信心追求自由和幸福,即使你的爱情梦破了,你也不至于无路可走。 ”
工作,让女人可以摆脱男权社会的桎梏,可以扬眉吐气地选择自己的人生,绽放自己的美丽风采。
工作不仅关乎物质生活品质,还给人一个确定的身份和定位。
我是谁?这是个来自灵魂的终极叩问。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一个身份,这个身份往往由外界来决定:你是谁的儿女,谁的父母,谁的朋友,谁的同事。
除了家庭身份,我们都需要一个社会身份,而这个社会身份往往由工作来确定。随着工作的消失,你的社会定位也不再明确。
刚辞职的时候,我为重获自由而欢呼雀跃,好像从笼中飞出的小鸟——现在我不再是谁的谁谁谁了,我只是我自己。
但是总有一些时候,可能是从梦中惊醒的清晨,可能置身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的脑海里会突然跳出一个念头:我到底是谁?
那时候充满我心里的,是茫然。我,既没有工作做,也没有学校上,既不是老师,也没有成为学生,是一个还没有获得确定身份、无法定位的人。
那种没有确定身份的感觉真的不好。小的方面是生活不方便,就连朋友给你介绍个对象都不知道怎么介绍你;大的方面是会时不时会陷在自我的迷失里,不知道自己是谁。
伍佰那首《突然的自我》在那时听来,特别有感触,是那种自我隐藏很久,突然冒出来吓人一跳的感觉。
这种身份不确定的感觉,到了我研究生毕业时又一次出现了。
那时候,工作还没有着落,和一些小妹妹在一起租房住,找一份临时工作做着,一边四处参加招聘会,参加各种考试。
每当夜幕降临,骑车回住处的路上,那种迷茫的感觉就再次油然而生:我是谁?
那是一种没着没落的感觉,好像将我置于不着地的半空中,上不去又下不来,没什么依托的空虚感。
这种感觉直到我通过招聘考试,有了正式工作后才渐渐消失。工作,让我获得一个确定的身份,就像灵魂有了躯壳来寄托,可以理直气壮行走在人世间。
一天时间,扣除吃饭睡觉,余下的大半时间都要在工作中度过。工作,已经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工作之于我,就像身体的一部分,少了就不再完整。
昨天我偶然间发现,我工作快十年了!
十年,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时间,像针尖上一滴水,倏忽就滑过去了。
很久以前,看到身边那么多人十年如一日,年复一年干着同一份工作时,我感觉很绝望:我不要,不要我的人生如此枯燥乏味。
可是,到了今天也没有感觉十年干同一份工作有多么难捱,多么乏味。
前几天,我们学校一个副校长退了。自我上班起,他就一直在那个岗位上,据说他一工作就在我们这个单位,干到现在,少说也有三四十年了吧。
今天听到一个更让我更加惊掉下巴的消息:这位老校长原本就在我们这所学校读书,是从这里毕业的学生。
他在这里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只是大学在外面逗留了几年,工作就又回来了,然后一直干到退休。
现在他退休了,该是解脱的感觉吧?然而跟他熟悉的老教师们谈起他,却都带着同情的语气,言语间为他的离开感到惋惜:在这里待一辈子了,现在离开不知什么心情……
似乎他的退休是一件不得已的事,好像演员提前退场、精彩不能继续的感觉。
估计在他眼里,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是含情脉脉的,每一个学生都像他的孙儿孙女一般。
工作,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件外衣,遮风避雨而已,现在看来竟可以和血肉长在一起,甚至融入血液里,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有些人是把工作当做事业去经营的,工作对他而言就是灵魂的依托,所以诞生了“工作狂”这样的人。
在我,工作还没有达到灵魂寄托的程度,因为我的灵魂已经找到了寄托。
但是,工作就像一日三餐一般,支配着我的生活,充实着生活的内容。有工作,每一天就不会有空落落的感觉。
一早起来就像打满鸡血一般投入火热的工作中——备课、上课、判作业,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工作让我的生活更有秩序。
工作,是我主要的社交场合。和同事们在一起的时间,甚至超过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哪天买了件漂亮衣服,同事是最先关注的人,办公室就是展示的舞台。
平时,谁买了好吃的就挨桌分享给大家,有了好笑的段子一起捧腹大笑,有了不满的事也一起吐槽诉苦。
开始日更后,我还常常于工作完成后悄悄更文,这样又意外多出一部分时间。
我很幸运,我的工作环境虽然一般,但气氛一直很融洽,大家和睦友爱,没有遇到让自己烦心的人和事,每一天办公室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这样的工作,带给我的不仅有物质的保障,还有受人尊重的身份,更有愉悦的心情。
工作,带给我充实与快乐!
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