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句顶一万句》,写到老汪每月阴历十五午时就会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 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也是这个爱四处乱走的老头。只是老汪乱走,走得萧瑟无声,走得风木含悲,天地不应。而我家这位,走得孤独清欢,走得肆意任性,不应天地。
读到老汪和老汪的乱走时,我觉得是这个老汪斩断了伤心事儿,走出了书里,住进了我老爸的身体里。
老爸的乱走不限于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他基本上都喜欢在外面游走。有时候,溜达经过自家门口时,他也会来个打卡“到此一游”:前门进,上楼下楼,后门出。或者,倒着来一遍。我不曾问过他为啥总喜欢往外走,但每次远远看到他在阡陌纵横里的单影,有一种油画美,或斑驳,或清晰。这种视觉又让我不自觉给他安了一个理由。我猜想,他在寻找一个好好安放自己的地方。这个地方最好是田野、溪径、松林......, 是需要穿过熙熙攘攘,远离车水马龙,才能到达的心中的日月之地。
岁月久远,朋友们一个个离去,老爸的朋友圈小了,大家言语更少,腿脚走得更多。偶尔遇到某个老友也在散步,两人确认过眼神,安静地擦肩而过,连打招呼也省略了,都在心里完成。或者,远远地看见了对方,并相向走去。临近时,他们相顾又无言,欲言又止的,扭捏了两秒,身前身后转一圈,又各自走开,往不同的方向散去,继续寻寻觅觅。
刚开始,大家还是挺羡慕他的乱走,觉得悠哉悠哉,劳逸身心。夏天热,老爸喜欢光着脚到处走。别人打趣笑话他,他说这还省了你们去足底按摩的钱。冬天冷,他不做保暖,风吹得脸糙唇裂的,也不放弃出去乱走。那时,还是经常有收获和贡献的。他游走田野,顺手就摘回来一堆堆的野菜。那时候,白花菜、一点红,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特别是家里集体吃饭的时候,野菜成了亲人们乐意享用的一道菜。看得他心里溢出了美滋滋的满足感,虽然被掩饰于不苟言笑之下,可了解他的人,一眼明了。
逐年渐老,脚力不足。古董老旧的他终于解放思想,接受了电动车。这是他唯一主动接受的一款现代技术产品。技术赋能双腿,生命二次复苏,他开始腾飞。红绿灯是什么?不知道!不管什么颜色,一律碾压过去。也不管是机动车道还是自行车道,凡轮子能到的,都是他的康庄大道。有了电动车,县城以内的距离已不在他眼里,开始逛到县郊去了。
老爸经常叱咤在路上,风范颇有不羁!但总有不能春风得意的时候,因为敌人太多: 老妈,哥嫂,我们姐妹几个和家里的亲人们,都是阻碍他这个老年飞车党的敌人。人们从关心到担忧,从规劝责备到生气地藏起电动车,再到无奈放任和忽视。总之,最后他险胜。他对人们的言语充耳不闻,找不到藏起来的电动车,还特别争气地不惜斥“巨资”,给自己买了一台瘦瘦的车。大大的他,小小的车,天可怜见!难为这车了。
王座驰骋,也有兵败旗靡的时候。开始是初来乍到,没能很快熟悉电动车的动力。结果,摔破了电动车前挡风盖,脸上、身上有擦伤。那个衰喵喵的模样,可怜又不值得可怜。一次是把人家车给撞了,自己还伤了脚踝。人家要办了他,来人说:他是谁谁谁家的老同爹。哦,原来是好友家的老爹。不费分文,和平解决。还有一次事故后,脚后被擦伤,不能抽上鞋后跟。高手在人间: 他从厨房找来了一根红色的草球绳,把鞋底和脚掌绑起来。老妈一边骂他个狗血淋头,又一边拍照给我看,我笑得腹肌僵硬,很酸痛。
让人哭笑不得的趣事听多了,让我每一次看到他,都觉得他是个书里的人,真实又不真实。他是类似书中故事的群演,不需要很多描写,但又是不能缺少的存在。也多希望他是个活在书里的人,我不在家的时候,翻开书就能看见他。我回家的时候,可以靠近他的生活。
由一本书里的一个人的一个习惯想到了我的爸爸,总想写一写他,留下一点文字。记流水账也好,写几行。终于,读到了老汪和他四处游走的习惯,虽然悲欢不同,但他俩有一个共同点: 只随自己的心走,走进风里。这是我们目前都没有勇气做到,但希望以后能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