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重庆公交车坠江前视频发布。从女乘客和司机互相辱骂到公车坠江,不过短短十多秒的时间,十三条生命就此在镜头之外消逝了。不论在官方发布事故原因之前还是之后,任何关注这件事的人都可以在各路网站上看到媒体和自媒体人表示惋惜或者批判,仿佛“沉默的大多数”终于不再沉默了,“吃瓜群众”也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瓜而拿起了键盘。
在各种意见中,不乏谴责司机不守则和打人乘客规则意识缺失的声音,但除了这些主流评论,还能看到更多的自媒体人翻出之前“乘客一脚踹飞阻碍驾驶者”的新闻,质疑这次事故中没有出面阻止的其他乘客。“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了一种滥调。
乍一看这些文章,似乎写得很有道理:
乘客遇到泼妇和司机吵架就是应该上前阻止,不是吗?
每个人都应该像文章作者一样充满正义感,不是吗?
冷眼旁观落得这样的下场,就是他们活该,不是吗?
问题是,车上的乘客究竟是些什么人?仅我了解到的,就有带着两个孩子和婆婆上公园的陈女士、携孙子出行的一位奶奶,当然还有去赏花的救援队副队长的父亲。像这样一些老人、小孩、全职太太,遇到突发情况时,第一反应是不知所措或者保护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何况,他们身边还有比自己更加需要保护的人,怎么会有任何人要求他们抛下自己的亲人不顾而去和一个剽悍的妇女搏斗?
在视频中止前的最后三秒,闹哄哄的背景噪声里突出了一个孩子的尖锐的叫声。这个跟在家长身后、原本满心期待着尽情玩耍的孩子,除了害怕什么也不能做,这是他的错吗?他的家长一心保护孩子,没有冲上去“一脚踹飞”女乘客,是家长的错吗?
公交车的驾驶有驾驶准则,司机没有正确处理纠纷,做好安全驾驶的本分,这是违规;女乘客为了自己的利益阻碍司机正常驾驶,危害公共安全,这是违法。但从没有任何一条法则规定遇到突发情况选择先保护自己是不正确的行为。前期正常行驶却无端遭受舆论暴力迫害的女司机已经是一个警醒,但仍有人为了另辟蹊径吸引眼球,不去反思女乘客道德感缺失和公交车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反而把矛头对准了无辜的乘客。那些遇难者的家属,尚且说不希望攻击司机和女乘客的家人,若他们看见网上铺天盖地指责自己亲人“冷眼”“活该”的言论,又该作何感想?“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在这场义愤填膺的指控中,究竟谁才是雪花?
当然,一些满怀正义感的自媒体人除了批评,也充分发挥了“公众人物”该有的自觉。他们在指责乘客“纵容”违法的不齿的后,又接着以自己为榜样宣扬了一波高尚精神品质。
“我不是那样的人。我看到了老人摔倒会去扶,看到了迷路的盲人会去主动帮忙,看到了吵架的会去劝架,这些事也是我曾经做过也会一直做下去的事,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人来到世上最基本的善良。”
不知道这位作者有没有想过,在他利用时事热点,东拼西凑出营销文章博取关注,冷言谴责受害者的时候,他最基本的善良在哪里?事故业已发生,蜷缩在屏幕后面靠写营销文来弘扬正义谁都可以做到,但这已经毫无意义了。
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时事,利用网络平台针砭时弊,这是好事。但正是因为传播言论变得容易了,我们在大声说话前才更应该斟酌自己手上麦克风的分量。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不沉默的大多数,更是断而敢行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