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过去的几千年来,有很多知识典故需要我们掌握。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无法从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中找出适合自己的读物,这就体现了课本编纂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每门课程的编纂专家都要适应时代的潮流,对课本内容进行新的编排整理。而有人就发现,入选语文课本的《卖油翁》,被专家们删去了最后一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内容呢?又有何不妥之处?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在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的革新主张,在文学上则反对宋初以来的靡丽、险怪文风,主张文学上要“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以,他讲卖油翁这个故事,主要是想告诉人们一些道理。那卖油翁主要说了哪些内容呢?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在《卖油翁》中,欧阳修设定了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康肃公陈尧咨,另一个是卖油的老翁。陈尧咨因为善于射箭,所以十分自傲,认为世界上再无第二个人能与自己媲美,也时常向人炫耀自己的技能。有一天,他又在家里的射箭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路过,放下担子,站在那里看了很久没有离开。当卖油老翁看到陈尧咨十箭中了八九箭时,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陈尧咨得意地问老翁:“你也懂射箭么?我的箭法是不是很高明?”卖油老翁说:“没什么奥妙,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陈尧咨气得七窍生烟,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老翁说:“凭我的酌油的经验就能得出这个道理。”说完便放了一个葫芦在地上,然后把一枚铜钱放在葫芦口上,他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接着老翁对陈尧咨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熟能生巧罢了!”陈尧咨听完笑着将他送走了。
在课本中,这已经是结尾。但其实欧阳修最后还有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中暗含了两个典故,即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原本这两个典故与上面所讲卖油翁的故事类似,都是强调通过反复实践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让做事得心应手。但轮扁斫轮这个典故却从一方面强调了“读书无用论”,编纂课本的专家考虑到学生们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处在培养和发展阶段,为避免误导学生,就将最后这句给删除了,可谓用心良苦!
文章来源:送历史个救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