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哥语录】
1.我不知道怎么创业才可以成功,但是我知道创业中怎么做可能会失败。
2.创业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其实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能我指出的问题不是导致事情的直接因素,但是一定是导致你成功或失败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
=========================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条文字,说创业最重要的四个前提是:1思考力、2行动力、3心气、4时机。对于这个说法是否准确,我不予置评,但身边有朋友说,既然你十年里参与创业九次,虽然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是也应该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吧?以你丰富的失败经历似乎更有让人信服的理由,到底什么人更适合创业呢?
好吧,既然被挤到墙角,那么我就聊一聊,还是用故事的形式来说明我看法,在我以往的创业和参与创业经历中,有三位合伙人最具特色,我觉得比较能说明问题。
1、S先生
在S先生的公司里,我并非合伙人,而是高管,有点股份,也算是参与创业吧。上个世纪清华大学硕士毕业,既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出国,也没有进去国家部委或国企工作,更没有留校任教或科研,却选择了自主创业。
我参与进来的时候,是在S先生的第二次创业时期。据说他第一次创业很成功,当时随便百度一下相关词条也有几十万。不由私下窃喜,终于可以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行业大佬,长见识学东西的机会太难的了。
但是三年来,尝试做过的项目足有十个之多,一旦不被资本市场看好,就意味着融资没戏,于是他就果断更换项目,可是时间久了,大家也都无所适从了,这样换来换去的到底是几个意思?这样急功近利地用项目试探资本市场的态度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
现在时光又过去3年了,回过头看看,当时的很多项目模式都被验证了,市场上类似的产品大行其道,火得不行。有些时候也后悔当时怎么没再坚持一下呢?可是当时有当时的难处,idea再好,模式再棒没有资金的话也无法坚持下去,在互联网行业创业,如果没钱一切都是空,什么情怀、什么初心……扯淡。
2、Q先生
相比而言,最励志的还属Q先生,早年只身来京打拼,起伏跌宕,终于抓住机遇在图书出版业掘金成功,实现了财务自由,过上了小时候理想中的生活。在07/08年,行业不景气的时候,急流勇退转投互联网二次创业。
但是由于过去身在传统行业,对于计算机和网络接触较少,因此行业内技术相关的人脉资源不多,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技术大牛的辅佐。我是通过朋友介绍而相识的,虽然Q先生不懂互联网,但是为人仗义热情,且眼光极富有远见,很看好分享式电子商务的O2O和点评这种商业模式的潜力和未来,这个也就是后来的大众点评的商业模式。
当我加盟进来的时候,Q先生已经烧光了自己的积蓄,连奔驰车都卖掉了,可形势依旧不乐观。当时我帮他分析了公司当前的态势,又做了三件事:组建技术和市场团队、梳理商业模式和产品架构、融资。
招到人才以后,可是资金已经不多了,于是紧急融资,准备打个时间差,希望可以将资金的难关顺利度过。恰好有朋友介绍了一位个人天使,看好我们的项目潜力,经过反复沟通,最终同意注资入股,准备投50万希望占股25% 。当时虽然资金紧张,但是对于项目前景我们都充满了信心,当然不甘心对方占股过多,再一次磋商过程中,由于Q先生心气太高,一时没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结果双方再次说僵,对方就咬住先前的条件不吐口,而Q先生更不甘心,结果双方不欢而散,那次以后就没再联系。
过了两个多月,公司在别处融资不成,我们又费劲劝说Q先生,终于同意可以退让一步了,当我们再回头去找投资人的时候,人家的资金已经入股市抄底去了,结果这个时间差害惨了我们。最后由于工资月月拖欠,员工们纷纷辞职,悲凉的景象让Q先生心灰意冷,最终狠心解散了。
后来听说,他在2015年第三次创业,当时抓住了互联网金融P2P的爆发,结果大获成功!据说现在已然身价过亿,想必早已结婚了吧?祝福他。
3、L先生
同上面两位比起来,L先生虽然相对年轻,但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的一所名校硕士学位,且颇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同样说明高学历高智商的优势,想必一样可以在创业的大潮中乘风弄浪,也的确有傲娇的资本。
毕业后跟大多数同学一样去国家某部委下属单位混了个北京绿卡,然后转头跳槽出来,感觉新单位无法一展所长,于是决定自己创业,自己给自己当老板,先品尝一下时间自由,然后财务自由还不是手到擒来?
本来不是计算机或网络专业出身的他,却偏偏看好互联网这个行业,埋头蹲点在创业大街,利用三个月的时间自己研究出一套大数据理论,开始游走于各大创业咖啡。当时正赶上克强总理去创业大街调研,等于给当时浮躁的创业大街火上浇了一勺油,瞬间人人激动,万众创业天天挂在嘴边,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手中有点闲钱的人想利用这个机会捞一把,于是各色人等整日充斥在创业大街两旁密布的创业咖啡厅里,在全民创业还没真正开始的时候,意外的是,已经率先完成了人人当天使的巨大金融投资形态的转变。
L先生运气不错,经创友搭桥认识了一位刚刚蜕变的天使,你有项目我有资金,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且故事很励志哟,肯定大有可为。时间转眼就过去了一年,咱们这位L先生的产品依旧含蕴胎中,
这三位是都没有结婚成家的男人,且都属于智商高,情商低的那类人。当遇事的时候,不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比较强势,不善于婉转迂回地处理。如果说第一位主要是输在时机上,那么后面两位却明显是输在情商了,主要还是不善于识人、用人和留人。
再举一个古代名闻遐迩的例子,虽然故事中说的是古代的政治军事,但是与创业的道理相通,在此说来却颇为贴切。
公元前202年的五月,为了庆祝汉朝的建立,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大宴群臣。宴会上,他要求大臣们谈谈他能够战胜楚霸王项羽的原因。虽然大臣们各抒己见,各有看法,但刘邦却认为他们都没有说到点子上,于是开口打断群臣的议论,说道:“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兵作战,我不如韩信。此三人都是当世豪杰,我能得到并任用他们,才是战胜项羽的关键。反观项羽,却连一个多谋善断的范增都不能信任,所以,他必然会失败,而我刘邦却能够成功登顶!”
最后用一句网友的话作为结尾:“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还没有工作的话,我们去创业吧?我带着你,你带着钱。物联网也好,可穿戴也罢,横穿大数据的风口,暴走云端!”
PS. 所谓“创业早期”是指创业至A轮之前的阶段。主要包括idea固化、公司筹备注册、成本控制、人员招聘、技术选型、产品架构及研发、项目管理、测试上线与迭代、产品运营、品牌推广、团队管理、融资(天使轮)及企业文化等方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专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