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曾经无数次下定决心要做某件事,可最终放弃了无数次,回过头来发现还是原地不动。这个情况太多了,比如一个月减肥10斤,每天背诵单词100个,每天写作2000字,戒掉某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等等。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举不胜举。
可最终怎么样?结局往往只有一个,放弃,而且当初目标定的有多高,失败就有多惨,往往不像那些成功人士所说的取其上得其中。而害死我们的往往就是这句话。
我也曾经反思过,放弃了这么多次难道自己的意志力真的有这么差?如果当初自己不设定那么大的目标,每天只做一点,现在的进步也比之前强很多。
如果目标过高往往压力太大,压力本身就消耗意志力。回想一下尤其是新年的时候,自己设定了 一系列的目标,可最终完成几何?刚开始我们信心满满,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我将要在今年或不远的将来完成这些远大的目标。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激情不在,我们的动力也被消耗殆尽,当初的雄心勃勃早已不在,剩下的更多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对自己的不满和焦虑,彷徨,我的方法有问题?我再换另外一种方法吧。。。。或者突然有一天感到心情差,劳累,工作或生活大力巨大,就开始中断1天。唉。。。现在不做这些好像也没什么影响。。2天,3, 1周,2周,1个月,3个月。。。不行,不能在这样了。3个月累积的不满突然又爆发出来(同时也是3个月蓄能时间),我要改变现在的自己,又重新计划自己的未来。。。又是3个月的循环,结果 你知道的,每年整整2次失败。我们都有这种情况,你可以自己审视一下。
那么我现在知道自己的问题了,可以前的办法都不管用啊,不管我看过多少书,重复这个失败的策略多少次,努力多少次,都是失败的。
我们总是急于责怪自己没什么进步,却无法及时意识到是策略出了问题。之后,我们又会重蹈覆辙,还幻想着能够看到一些成效。可是问题在于,如果一种策略已经失败好几次,那就该试试别的了。如果他不适合你,就算适合别人,那也没有价值。真希望多年前我就能明白这个道理。我总认为是自己意志力不够。
那有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战胜这种失败怪圈。有!
作者就告诉我们不是我们的意志力不够,是所有人的意志力都不够,我们拿自己像鸡蛋一样的意志力去砸各种不现实的石头,往往以失败告终。如何摆脱这种困局,作者就提出了微习惯的策略。
什么是微习惯
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3000字缩减成每天50字,把始终积极思考缩减成每天想两件好事,像企业家一样创新,缩减成每天想出两个点子。当然每个人的微并不一样,对别人可能是微,对你可能就是大,所以要因人而异。微习惯要微到意志力可以轻松战胜。
一个行为变成习惯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6天,但不同行为所需时间相差很大,从18天到254天不等,这表明人们将习惯自动化所需的时间千差万别。
建立习惯就好像骑自行车上坡,爬坡,到顶,下坡
形成一个习惯需要多久并不重要,因为你的目标是用它一辈子。
习惯形成的第一个信号是抵触情绪减弱。要能识别行为变成习惯的信号,之后你就可以把关注点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同时继续这种行为。
漏掉一天也不会耽误习惯的养成,一天成就不了这个过程,也毁灭不了这个过程,但从心理角度看,这可能会带来问题。如果你真的漏掉一天,请记住,以后要尽量坚持下去,一天都不能偷懒,因为坚持才能防止你受到打击并前功尽弃。
重复就是潜意识大脑使用的语言。
多重复几遍就不会忘记。这是最初也是最后几个关于大脑的笑话。
建立习惯的目标是用重复来改变大脑。可是大脑会抗拒改变,除非它们能大方的给大脑一些回报。因此,从大脑的角度来看,在事实上改变习惯的两个因素是重复和回报。如果有回报,大脑会更愿意重复一件事。
潜意识更喜欢效率,这就是我们能养成习惯的原因。当你重复某个行为一段时间后,大脑就能自动完成这个过程了。比起每次都要有意识的权衡和选择再做决定以同样的方式行动,这种做法更节能。
坏习惯有多可怕,好习惯就有多神奇。
坚信必须有动力才能行动是一种毁灭性的习惯。动力不可靠,意志力可靠
自我损耗的5个最重要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
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习惯坚持做的事。
大脑会抓住你扔给他的任何一种重复行为。
低目标会完成更多,高目标会完成更少。因为开始最难,一旦开始惯性往往停不下来,如果太难干脆就不开始了,谈何完成高目标,而且惯性来了之后就更容易超预期完成目标。
微习惯让你跳过决策阶段直接进行执行策略。
微习惯的杀手是遗忘,因为它太微弱了,所以要养成记录打卡的习惯
本书的理论其实非常简单,就像微习惯一样,拿来马上就可以用到生活中去,大脑天生就抗拒改变,抗拒它不习惯的东西,怎么能躲过它的监视,就是通过连大脑都感受不到的微习惯,逐渐改变大脑,最终用温水煮青蛙的策略建立一个大脑能够接受的习惯。微习惯更多是信心的建立,如果你想逃离新年计划的怪圈,真真正正的坚持一件事,那么请开始你的微习惯计划,微习惯小到你不可能失败,难道不值得试一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