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我们陷入某种麻烦困难中的时候,当我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世界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我们全身心专注于某件事情,就会忽略其他的事情。
可能是繁忙的工作让你喘不过气,也可能是失恋让你悲痛欲绝,也可能是无法坚持减肥或者戒烟。
眼里广阔的世界,突然间只剩下一个主角,哪怕闭上眼睛睡觉,内心依旧被它压得沉甸甸。
你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伴随着负面情绪,你无暇他顾,并且对自己对生活失去掌控力。
如果此时给你很多的建议和道理,那你一定会说“道理我都懂”。
想要解释为什么处于“特殊”状态下的人们变得偏执和愚笨,得先看看他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注意力失控
为什么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充斥着“愚不可及”的想法,并做出“愚不可及”的决定?
《稀缺》一书中提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在你处于到稀缺心理的时候,会给你带来心智负担。
简单来说,你变笨了,你的注意力被占用,大脑带宽下降,你的认知能力,执行控制力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因此,安慰一个伤心难过的人,讲道理不大可能起作用。
稀缺心态是指一种拥有少于需求的主观感受
正如每个人对温度的敏感度不同,稀缺也取决于可用的资源和我们的体验。
稀缺会俘获大脑,我们的思想会自动而强有力的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求,
而这种影响是存在于潜意识之中,不为人的意志所把控。
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体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本能地集中注意力最大化利用现有的资源,解决当下的需求问题。
语文考试的最后一道题目是大作文,如果你写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时间只剩下不多,这时稀缺心态就出现了。
你意识到当前的进度已经失去控制,你需要加快进度,以确保可以顺利完成。
你的内心会开始紧张,大脑飞速运转,你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把字数凑够并且给上一个漂亮的结尾,保证结构的完整。
稀缺心态就像我们大脑的本能机制,“本我”会主动占领注意力,占用心智带宽,集中力量解决稀缺问题,“自我”甚至不会意识到这一切的发生。
正因为不自知,舔狗们也会在过后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可思议”。
稀缺红利
稀缺会自动地把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未满足的需求上,让我们更专注地面对当下迫切的事情,加速解决需求问题。
稀缺弊端
稀缺心态对注意力的占用是不受控制的,我们的视野变得很窄很窄,因此稀缺心态可以全方位的影响生活。
潜意识会按照事情的紧急性而不是重要性分配精力和注意力,因而某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会缺乏关注,而某些紧急却不需要那么多注意力的事情会适得其反,比如入睡,当我们过于关注失眠反而会很难入睡。
当你在争分夺秒地写论文或者完成某项工作时,你无法享受食物的美味,你甚至不知道吃下了什么;
当你在忧虑着恋爱的不顺利,你无法好好的应付明天的考试;
当你担扰着明天的某个重要会议,晚上你就无法好好的陪伴孩子,和蔼应对他们的调皮。
稀缺会占用我们的注意力资源和心智带宽,我们容易做出很多短视的决策,并且自控能力也会下降,忽视了其它更重要的事情。
因此,稀缺最大的弊端是,可能会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
稀缺的本质是失控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在资源充裕的时候,我们容易疏忽浪费,从而导致了资源稀缺的情况出现;
而稀缺心态的出现又有利于我们解决需求问题。
只有把控好生活,制定好应对风险的策略,凡事留有余地而富有远见,我们才不至于掉入稀缺的陷阱。
教育孩子是一件需要花费很大精力的事情。
孩子打架犯错、哭闹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我们处于稀缺的心态,往往会对孩子进行威逼利诱等“轻松”的手段,以求快速满足我们内心的需求。
然而,简单的威逼利诱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并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使孩子变本加厉。
结语
稀缺心态,是一种关注于当下的本能。
我相信这种本能曾经帮助我们在采集-狩猎的部落生活中取得生存繁殖优势,但在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却是利弊并存。
为了避免不幸,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稀缺现象,让自己的目光看得更远,在资源充裕的时候,多给自己上"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