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赠邬其山》鲁迅
这是鲁迅眼中的那个年代,也是我们常常在电视里看到的旧上海。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沉淀让这座城市早就褪去了旧面孔。又是一年国庆之际,此时的上海应该很热闹吧。
来到上海,如果没有去过城隍庙,你一定会后悔。虽然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但这里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上海的变化,可谓历史悠久,闻名于世。DAY3的第一站就是城隍庙。为什么称为城隍庙?其实庙名就是人名,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祭祀的重要神之一,是中国民间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也是儒教《周宫》八神之一。对于城隍庙,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古人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而城(挖土筑的高墙)和隍(没有水的护城壕)化成城市的保护神,守护着上海。所以对于上海人来说,每到特殊节日,前来祈福的人非常多。不过,来上海旅游的人真的非常多,整个豫园城隍商圈,全是人头。
我和朋友从浦电路坐地铁到豫园地铁站下车后,大概走了10分钟左右,就到了城隍庙的正门。因为是第一次来,以为需要花钱买门票,后来才知道,这个钱是香钱,悲剧!因为自己是基督教信徒的缘故,不能烧香,所以把香留给了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虽然我不会祭祀,不会跪拜,但我看重的是它的文化。这里的建筑虽然有修缮的痕迹,但依旧保留着最原始的样貌,这里记录着上海的历史,这里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祈愿福。
城隍庙布局鲜明,站在庙前广场的中心,财神庙、月老殿、城隍殿、慈航殿等殿映入眼帘,很是壮观。据说这里的月老很灵,当然要让朋友在月老殿前拜了拜,希望她能早日脱单,遇到幸福。大概在城隍庙待了半个小时。我们打算去附近的豫园。
经过九曲桥,穿过湖心亭,便可以抵达豫园的正门。这里的九曲桥每个弯曲的角度都不一样,整个九曲桥面以花岗石为主材,每个弯曲处都雕刻着一朵季节性花朵。湖面上一座汉白玉雕刻出的荷花仙女仿佛在对我和朋友微笑。水雾缭绕,鱼儿嬉闹,但美中不足的还是那句话:人太多了。
能拍几张照着实不易,来过,就纪念一下了。听说湖心亭的夜景很美,如果有机会再来上海,一定要看看。重要的是到城隍庙美食街好好觅食一把。因为来时做的攻略太少,所以在老城隍庙区错过了很多。
说到豫园,你们知道中国的四大园林是哪些吗?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中国的四大园林是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在建筑行业工作,估计真记不得。今天我和朋友要去的豫园,虽然不在四大园林之列,但它与北京潘家园、琉璃厂、南京夫子庙齐名,是中国“全国四大文化市场”之一。而来到这里的人,一定会有所收获,这里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适合建筑学者研究学习,更适合游客拍照。这里拍出的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历史。
去过北京的颐和园,相比之下豫园真的很小。但论特色,豫园并不逊色。好了,进园了!
在入口处,一个外国导游正在向游客介绍豫园。虽然没听太懂,但真的很佩服他,毕竟能把中国文化当成事业的人,少之又少,更何况是一个外国人。
“愉悦双亲,颐养天年”。豫园原本就是明代四川布政司潘允端为了孝敬父母而建造的。所以进园后,我们并没有那么累,到处都有可以歇息的地方,还有园林景致欣赏,很是舒服。想想那时候的工匠师傅真的很厉害,2万平被他们建的有山,有池塘,有亭,有阁,景致各不相同。还有蜿蜒起伏的龙墙、曲折通幽的回廊。设计巧妙,以小见大,鲜明的江南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让人感叹不已。
豫园是我们停留时间最久的地方。我呢,很喜欢这里,如果以后还有机会去上海,我一定会再游一遍,最好可以有一整天的时间,让我在此处慢慢虚度时光。
因为不饿,我们在城隍庙并没有吃东西,我相信下次再来的时候不会遗憾。
逛完豫园,我们计划去人民广场看晚上的音乐喷泉。怎么去?当然坐地铁了。上海的地铁真应了那句话:四通八达。尤其是旅游景点都有地铁。想想深圳,多数景点只有公交,一对比,着实有点伤感。难怪我在深圳都不愿意出门。
从1号线人民广场站出来,居然没有找到广场在哪。走了太多的冤枉路,明明广场近在眼前,硬是围着广场打转,希望你们别像我们这么傻。
还好踏了个尾巴,大概在喷泉那里待了20分钟就停了。不管怎样,看到了,听到了,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都说上海人民广场喷泉是最老牌的广场喷泉,很多人慕名而来,当然我们也是。虽然说人民广场是上海重要的地标之一,但因为是晚上,我感觉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知道我说这句话,会不会遭上海人吐槽。
今天的行程安排的太紧,也怪我们每次出门太晚,以至于到哪都没办法静下来好好休息。此时累到双腿发软,想想明天的迪士尼,感觉会累炸……
DAY3结束,国庆期间将更新DAY4迪士尼游玩篇。相信对于去过的朋友可以起到共鸣,对于没有去过的朋友可以起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