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羽柴思绪飞扬”。
本来这期想聊一聊马面裙的话题,不过有粉丝私信给我,问为什么中国从历史到现在分裂后总是走向统一,而欧洲不管怎么样,总是很难统一?正好,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东西方历史的“轴心时代”终结了之后,东方的中华帝国就和欧洲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再也没有重新汇合呢?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中国难分裂,欧洲难统一的话题。
“轴心时代”这个提法最早出自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他认为公元前6-5世纪,在欧洲古希腊、印度和中国同时发生了文明的突破,国家型社会成熟,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孔子这一批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的思想家。
好像几大古文明是被一根轴承串起来的车轮,轴承一动,几个车轮都跟着一起转动起来。这个轴心时代延伸和最末端,一直到东方的汉帝国和地中海世界罗马帝国时代,而且这两大帝国确实也彼此知道对方的存在。
公元二世纪世界人口约两亿,汉帝国约有6,000万人口、罗马帝国可能略多于此,6,000到7,000万人口。
这两大帝国加在一起就统治了地表一多半的人口。汉帝国的分裂瓦解,以东汉建安25年(公元220年)的曹丕代汉为标志,进入三国时代。罗马的分裂,是从公元286年的戴克里先大帝改革开始,把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搞“四帝共治”。汉帝国疆域的全面分裂、动荡,开始于公元311年的“永嘉之乱”,匈奴人攻入并洗劫了洛阳。晋朝皇室和中原士族的“衣冠南渡”,开始了以长江为界的、在中国南北方长达200多年的对峙和分裂。北方走马灯式的有16国登场,然后是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它们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南方则先是东晋,后来又是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古罗马帝国的崩溃标志性事件是,哥特族在公元410年攻占和洗劫罗马城,晚于永嘉之乱大约100年。
古罗马和汉帝国都亡于蛮族入侵,原在也很类似,但从此以后轴心时代就彻底终结了。再也没有出现统一整个欧洲的国家,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中国在公元589年再由隋朝完成统一,继承者又有统一的唐、宋、元、明、清,直至今天都是统一的国家。而且中国历史的特点是,在南北朝的大混乱、大分裂时代结束后,其后再出现的分裂时代是不断缩短的,除了南宋和金、沿长江南北对峙有一百年出头,其余分裂时代都在几十年之内。民国初年的分裂,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中国的统一,只有十几年。
为什么在大轴心时代之后,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道路呢?
我认为简单地总结有三方面的原因:军事上的、文化上的、和历史惯性上的。所谓历史惯性,就是一次成功的统一,会让以后的统一更容易,而一次失败的尝试、会让以后的尝试更容易失败。因为统一战争一旦失败,会让拒绝统一的族群得到胜利的激励,产生更强的民族意识。就像这次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失败,会让胜利的荣耀深入乌克兰人民的集体记忆,会让乌克兰在民族意识上更脱离东斯拉夫大家庭。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军事上的原因。
南北朝之后,统一战争的周期不断缩短,简单浅层的原因是对地理环境的了解。
大家玩过即时战略游戏《帝国时代》没有?在地图全开的模式下,当然游戏时间会大大缩短,不用再花时间探路了。战争是促使人类探索地理环境最强的动力,越是分裂割据的时代,战争越频繁,对地理环境的熟悉就越快,当然这也和人口增长、开发地区不断拓展有关。战国前期,陕西关中平原连接中原的通道,人们熟悉的只有函谷关一条路。但是到了战国中后期,位于陕西省东南方向的武关成了越来越被频繁利,秦国大将白起由此出发伐楚,刘邦的军队也由此进入关中。还可以经内蒙古呼和浩特(秦朝的九原郡),绕道陕西省西北部的萧关进入关中。因为了解的路线更多,关中维持它军事防御上的优势变得更困难,就很难保持长期割据了。
四川也是这样,秦汉时代真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国时代由于和关中频繁的军事拉锯,人们已经熟悉了秦岭山脉间的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大巴山脉中间,连接汉中平原和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也得到了更多开发,它们都是山脉内部的峡谷通道。魏国大将邓艾灭蜀汉,还开发了一条新路线,即阴平小道,从今天甘肃省文县向南,翻越摩天岭,一路直插成都。蜀国的军队还没有反应过来就game over了。在完全没有路的地方,邓艾麾下的军人干脆裹上毡布的毯子,从山崖一路滚下去,让蜀军觉得简直是神兵天降,立马心理崩溃。随着进入四川的通道不断被开发出来,蜀道也就不那么难了,割据四川也不那么容易了。
同理南北朝的两百多年对峙,让长江两岸的地理环境被充分了解。
华北是广袤的平原,占据了华北、华中,又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的政权,在人口和经济资源上都有绝对优势。在地图全开的游戏模式里,陕西和四川就没法长期割据、抗拒中原的「王师」了。对于打开地图这事,特别又要提蒙古的灭宋之战,忽必烈大军连四川都绕开了,从甘肃向南,经过四川的西侧,再通过云南和贵州,绕了一个大勾子的形状,出现在湖南。这场极具想像力和勇气的行军,把云南贵州的地图也打开了,也纳入了中华帝国的征服范围。
这是表层的原因,因为对地理环境越来越熟悉,让割据分裂变得越发困难。
但深层原因是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里揭示的政治原理:国际社会是一个丛林社会,对安全的需要,是国家的第一需求。不会有一个国家相信邻国「爱好和平」、「血浓于水」之类的承诺,只有掌握最大权力的国家,才有安全感。所以每一个国家都会自发的,把自己的控制力延伸到条件允许的极限。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上如果存在着多个国家,每一个为了自己的安全,都会尽力去寻找最安全的边界,这个边界在哪儿呢?
长江曾经是,后来不是了;秦岭、大巴山曾经是,后来也不是了。最后能找到的边界是:东到大海,北到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极冷之地,南到中南半岛。安全边界在这个范围才稳定下来,于是这个寻找安全的过程,就成为中华大地上的兼并统一战争的过程。在这个框框里,如果有多个国家,没有一个觉得安全,直到只剩下一个,把别人都灭了,才会安全。在这个游戏里,每个国家都是偏执狂、每个国家都有受迫害妄想症的患者,你觉得荒谬吗?我也觉得荒谬,但这就是人性的现实。
可能有人说,抵达大海了还不安全啊?
确实是,从19世纪起海洋也不是安全的边界了,青藏高原也不是敌人不能跨越的屏障了。但截止到目前,这些地理屏障,还是很难让其他国家入侵中国。一旦建立起稳定的统治,它们也还是有效的边界。跨越大洋的阻隔,通过军事征服建立起跨洲的帝国,曾经做到的是大英帝国,在军事技术接近的文明之间还不可能做到。由于有这两个因素:一、国际政治的固有逻辑,国家为了安全必须拿到最多的权力,和其他国家展开零和竞争;二、中华大地缺少有效的内部地理阻隔,让兼并战争难以避免。而且随着游戏进入地图全开模式,统一的进程也越来越快。
说回到欧洲,有五大半岛,东欧、西欧之间的山脉比起东亚更为险峻之外,这在以前聊过不重复了。
欧洲统一的难处还在于,不同地方的风俗文化固定以后,军队还要不断镇压反叛,得支付这种长期成本。所以国家间为寻求安全,比起东亚,得更多的寻求外交手段。欧洲不是没有统一战争,从查理曼大帝、到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再到拿破仑,都试图统一欧洲,都没有成功。欧洲的当前的几个大国都是局部统一的结果,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合并在18世纪初才完成,才把整个大不列颠置于一顶王冠之下。
19世纪「统一」是欧洲的主旋律,意大利完成统一、德国完成统一。
但是这改变了权力的平衡,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的欧洲又向分裂回头走了一步,波兰复国、匈牙利被从奥匈帝国里分割出来、立陶宛和芬兰独立建国、南欧成立了新的南斯拉夫王国……
欧洲难以统一还有一大障碍,不亚于地理障碍,就是宗教上的分裂。
这可以说是族群间精神上的巨大鸿沟,彼此间深刻不认同。这让军事征服很难长期奏效,同化很难发生,只要征服者碰到点内忧外患、头疼脑热的,控制力下降,被征服地区就要起义闹独立。
东西方教会的正式决裂发生在公元1054年,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和罗马主教(教宗)彼此开除了对方的教籍,搞得不共戴天。
信奉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国家之间、信奉两派宗教的民族间也形同陌路,这是深层的割裂。这也是波兰人、立陶宛人,决不会接受一个俄罗斯统治者的原因,这两个民族的人口主体信奉的是天主教,俄罗斯民族信东正教。这也是巴尔干半岛不管是在维也纳的统治下、还是莫斯科的统治下都长不了的原因,因为这里是多种宗教人口的混居地。
在16世纪,欧洲又发生了宗教改革,信奉新教的人们又和信传统天主教的人们彼此怒目相向,西欧的低地省份(Netherland,又翻译成荷兰或尼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都过不下去,演变成为了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
拿破仑不统一欧洲还好,他这么一闹,欧洲更没法统一了。原先欧洲不同风俗和信仰的民族们,在古老的封建体系下,还能忍受维也纳的哈布斯堡王朝、或者巴黎的波旁王朝。拿破仑这一闹,把古老的封建关系解除了,极大刺激了各个民族的独立自主意识,然后出了拿破仑这么一混世魔王,更要团结起来,更要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在乱世中求生。那怎么区分我们和他们呢?没有贵族老爷为什么做主了,就像小学生玩找朋友游戏,你的衣服和我很像、你住我家隔壁,我们就手拉手做朋友了。就是有共同语言、风俗和信仰的人们抱团,结成共同体。
在封建体制下,贵族是一个独立的圈子,他们之间的交往遵循固有礼仪、有很多共享的价值观:尊重传统、荣誉感等等,所以这个圈子的人有分歧,也比较理性,不至于太决裂。
信奉新教的贵族,也可以基于务实的需要向天主教君主效忠,该装孙子的时候还是能装的、是能忍的,但老百姓就没这素质了,匹夫见辱,就拔剑相斗了。
所以打破封建关系后,要团结大众,重建共同体更要诉诸情绪,就要强调我们和他们的区别,比利时人既不是他们法国人、也不是他们荷兰人,我们就是我们……所以才说拿破仑战争,点燃了欧洲各民族觉醒的火焰,这就没法再统一了。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没有欧洲历史上经历的宗教分裂,我们湖南人和他们四川人,没有那么大鸿沟。湖南人被四川人征服了,也没那么心里过意不去,非要找个机会造反,再分离出来。
地理和宗教、文化上的原因,是造成欧洲与中国在公元5世纪以后走上完全不一样道路的原因。
我们要理解未来,只能从历史和现状出发。所以我才说:认为中国必须先分裂、再进步是脱离现实的空想。人类历史很难说有100%必然的事,但这种构想很大概率不会成功,但是激发一部分人的激进情绪是有危险的,关系到社会整体的事,不能随便搞试验,那是要死很多人的。
好了,今天的话题我们就先聊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
如果您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评论区留言或私信给我,我都会一一回复,大家也可以点个关注,下次更新不迷路,我们下期再见。
#脑洞大开的历史现象#系列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