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纠正一个观点,“×度百科”中“圣母颂”词条下的第一句话——“原指天主教徒对圣母玛利亚的赞美歌。”这句话虽然不能说错误,但起码不准确。
《圣母颂》的起源大体可追溯至公元7世纪,最初是基督教徒赞颂圣母玛利亚的宗教曲式。广义上讲基督教是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的统称。天主教大约是在公元11世纪之时西方传统基督教徒为区别于以拜占庭(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土耳其)为代表的东方东正教而产生的一个教派名称。当然,出现这种情况责任主要在于其它的各种百科太不严谨,是绝不能怪“×度”的。原因嘛相信大家都懂: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首《圣母颂》的曲作者是由音乐史上两位不同时期的大咖——古诺 & 巴赫跨世纪穿越合作而成,与歌曲之王舒伯特所做的另外一首《圣母颂》并称于世。乐曲的分解和弦伴奏部分采用的是巴洛克时期的超级大Boss,约翰 · 塞巴斯蒂安 · 巴赫(Johann Sebasitian Bach ,1685-1750)在1722年前后创作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又称<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C大调前奏曲》;旋律部分是由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卡莱斯 · 弗朗索瓦 · 古诺(Charles-François Gouno ,1818-1893年)于1859年前后创作,中间间隔了137年,可谓是穿越时空的跨世纪巨作。
视频中的精彩瞬间,源于2000年德国莱比锡(Leipzig)露天市集广场的《纪念巴赫逝世250周年24小时封街音乐会》。美国著名爵士歌唱大师鲍比·麦克费林(Bobby McFerrin)指挥现场所有观众合作演唱了巴赫&古诺的《圣母颂》,并亲自用人声演唱了这首乐曲的分解和弦伴奏声部。在这短短的两分钟多钟,现场所有乐迷不分国籍、肤色、种族、政见、信仰,共同完成了这一不朽名作。能够让人们抛开纷争、误解、仇恨、偏见与隔阂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通力合作,哪怕仅有短暂的两分多钟,我想也只有音乐有这个力量吧……
鲍比·麦克费林(Bobby McFerrin)
鲍比·麦克费林在整个音乐会中惯穿了巴赫的音乐主轴,也与贾克路西耶三重奏有场精彩的古典爵士吟唱,整场曲目都环绕在爵士与巴赫的音乐中,很难想象这两种完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可以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连巴赫自己本人做梦也想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会有人用另一种风格去演奏他的音乐,打破多年来的窠臼成规。Bobby McFerrin,几乎完全没有歌词(顶多只有一句半句),纯粹以人声作即兴演奏,却精彩得令你怦然心动——他用横跨4个八度的宽广音域,成功化身单人乐队——时而以优美的的中音来一段saxophone的solo,忽然又用沉实的低音化作Bass铺垫,在你未回神之际又飘忽成为高音长笛在云际间穿梭,还不时穿插模仿打击乐的口技表演……。他不单遗传了非裔美籍歌唱家父亲的音乐才华,后天的努力更让人由衷钦佩。最先爱上与人声接近的单簧管,不久转攻钢琴,后来更成为古典乐的指挥家——1950年出生的Bobby McFerrin,直到1977年才决定用自己的声音表达他对音乐的热情。之前多年的努力,对各种乐器的深入认识,为他演释爵士乐曲时带来无穷无尽的创意!这也是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毕竟不少古典乐指挥家大都有种唯我独尊的傲慢,能撇除这种成见而投身离经叛道的爵士乐者实在寥寥可数。说鲍比·麦克费林是一个爵士乐歌手也许并不准确,实际上他也是一个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类型也绝不限于爵士乐,有些他的歌曲概念之新奇大概是我们不能将之归入某一个音乐类别的。然而他也不曲高和寡,玩起近乎R&B的歌曲时你也可以把他看成是一个流行曲歌手。但别忘了 – 他仍毫不间断地为古典乐团作指挥,其中在指挥合唱团时更能将他与生俱来的声乐天份发挥得淋漓尽致!不管你喜欢爵士乐与否----如此多变的音乐家,喜欢音乐的你绝对不容错过。
关于《圣母颂》这个话题,后面我们还会专门提到,碰巧这首古诺 & 巴赫的《圣母颂》本人曾改编过一个双吉他重奏版,准备整理一下做成在线演示乐谱,争取明天可以发布出来,送给感兴趣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