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俊博
创作背景:本文创作于2013年,当时正在北漂,在出租屋里萌发了许多想法,于是基于文学本位写出了该作品,本意不是为了在纸媒发表,但经某作家朋友推荐,《语文周报》编辑来本人空间选稿时,竟然一眼看中这篇直面死亡的童话。
其实,无论儿童文学还是成人文学,在描述死亡时,如果给人的感觉是烦死了,热死了,羞死了,那还不如不用死。请相信你可以有更好的表达方法。
本文没有一个字眼提到死,而是在末尾描写了房子倒下,含蓄地表达出了生命终结的意味,结尾的瓦片既可以看作房子的子孙,也可以看作房子的灵魂,给人以慰藉。当然提到灵魂,就涉及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里就不多说,还是读者来争论吧!以下为正文:
空房子
兵荒马乱,诗圣杜甫蜷缩在一间破屋子里,哆哆嗦嗦地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题记
在一条巷道深处,有一座空房子,据说是由于房子太破,主人才搬走的。但没有人知道主人搬到了哪里,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房子一直空空荡荡的,直到这年春天,两只燕子在屋檐下做了个窝,空房子才略微有了点生机。但秋天一到,燕子就飞走了。
房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清。
一天下午,突然下起了雨,一只麻雀来不及归巢,他在屋檐下蹦跳着走了一会儿。眼看着身边有人跑动,麻雀先生深感不安,他就飞了起来,准备在墙壁上找一个裂缝钻进去。
他有幸看到了比裂缝更好的容身之处——燕子窝,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
这之后,两个孩子没有带伞,也跑到了屋檐下。
这是两个贪玩的孩子,他们的书包里装了军棋,其中一个把军棋盒子拿了出来,他俩把棋盘放在地上,排兵布阵,一场厮杀由此展开。
一只狗狼狈地跑了过来,这只高贵的狗夫人浑身湿透了,她满脸郁闷,因为在大雨中,主人走得太匆匆,她没能跟紧主人,只好独自来这里暂避一阵儿。
雨越下越大,就连打着伞的人都开始怀疑雨伞的作用了,在风的刮吹下,雨很少直直地落下,而更喜欢斜斜地打在伞下的人身上。
打伞的人注意到屋檐是个避风港,于是陆续走了过去。
“咣当!”房门被挤倒了,空房子的屋檐不够大,有的人希望其他人赶快离开这里,以腾出空间,但这扇门却为所有人打开了,于是,大家都往屋里挪了挪步子。
真是一间空荡荡的房子,一件家具都没有。大家清晰地看到,在屋子的最里面,由于房顶上的大洞飘雨而积了不少水。
破房子在大门被挤倒后,又吸引了更多来避雨的人,此刻,他像有了灵性一样,沉睡多年的思维终于被激活。
“真是一件自豪的事情呀!”房顶上的两座瓦兽高傲地望着天空,一个朝向千米之外的商贸大厦,一个朝向远处的居民楼。“我相信现在的我,比两边的任何一座楼都更加热闹,更加有生机!”
的确,那座商贸大厦刚刚建好,还没有多少人去逛,显得十分惨淡。而那座居民楼虽然建成已久,但房屋价格太贵,没有什么人买得起,也是十分沉寂。
雨渐渐小了,打伞的人最先离开了这里,接着是两个小男孩,父母把他们接走了,然后是那条狗,主人把她喊回家了。等他们都离开了,麻雀也钻了出来,燕子的窝再好,也不如他家中的妻儿。
人去房空,但空房子并不失落,他知道什么能给他带来希望,什么能给他带来人气,什么能给他带来满足,什么能给他带来一帮需要他呵护的人,那就是雨。
“爆发吧,我的狂风!”
“爆发吧,我的乌云!”他呼喊着。
“爆发吧,我的雷电!”这句话刚喊出来,他又觉得不对劲儿,秋天基本上不会打雷。
“爆发吧,我的大雨!”
他一天天这样期盼着,比旱灾区的农民更加期盼雨水的到来。
“呼呼”,狂风第一个来了,刮得阴天黑地,接着是乌云密布,然后,出乎人们的意料,却合乎空房子的心愿,秋天仍然打起了雷。
“轰隆——”
“轰隆——”
屋顶上的两只瓦兽最先感受到了雨的降临。
“哗哗——”
“哗哗——”
“轰隆——”
最后一声“轰隆”,是两种声音合在一起的,雷声和房屋的倒塌声。
空房子热切盼望的雨水来了,遗憾的是,他没有等到他热切盼望的来屋里避雨的人。不过,等房顶上的瓦接触到了地面,瓦片们为自己能够给一些昆虫提供避难场所而由衷地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