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排行老小,姥姥姥爷给她起名娇妞儿。她小时候受到了娇惯没有,我不知道。不过从记事起,小姨就一直忙个不停。
小姨高中毕业,考大学只差几分,姥姥,姥爷想让她去复读,只是拗不过刚进门的大舅妈的反对。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干活完全靠人力,因为谁家的劳力多,挣得工分就多。小姨十七八的年纪,和男人一样。春天抗起锄头去田里锄地;夏天顶着烈日,拿起镰刀去一把把的收割麦子;秋天穿进闷热的玉米地里掰玉米、运玉米。住往劳累了一天,晚上还得去队里计公分。冬天农闲的时候,纺线,做衣服,钩东西,一点都没闲着。
都说婚姻是女人的跳板,可小姨的婚姻却比在娘家更沉重了。姨夫也是老小,母亲己六十多岁,身体又不好,常年有病,瘦弱地一点力气却没有,连锅都端不起来。几个儿子家轮流着住。其它的儿子媳妇嫌老婆子无用,轮着轮着就不让去了,善良小姨两口就独自承担起照顾老娘的任务。姨夫在县城上班,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小姨的身上。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地里的活计。后来又和别人开了个榨油坊,常年的劳累,她得了个腰椎间盘突出。住院治疗了几个月后,总算是修息了一段时间。
后来,为了孩子们受更好的教育,他们家来到了县城。小姨除了给两个孩子做饭以外,农忙时还得回去老家干活,在城里又找了一份工作,贴补家用。她养得是两个男孩,无形中更加增加了生存的压力。即使后来,姨夫搞起了个体运输,经济压力稍微缓解,可她一点也没停歇,照样去外边找活干。还得给两个孩子在城里买房呢,熬着熬着,两个孩子长大了,取妻生子了。小姨终于不用去外也找活干了,可新的任务又来了,看孙子。老大家的孩子大老二家的孩子二岁,老大的孩子勉强能去幼儿园了,接着看老二家的孩子,老二家的孩子上幼儿园了,接着老大家又生二胎了,老大家的老大上小学了。小姨每天做饭带孩子,还得接送小孩上学。儿子媳妇们每天忙着上班,而姨夫因为运输生意不好,得了抑郁症,三天两头地闹腾,家里不仅一点都帮不上忙,小姨还跟着操碎了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姨越来越消瘦,越来越憔悴。看着风中瘦弱地小姨骑着电动车带着小孙子,去接另外两个孙子放学的背影,心头一酸。
不知姥姥姥爷当初起名字的时候,想到了心疼的小女儿会不会是这个劳碌的人生,如果知道宁可起一个不好听的名字,让小女儿过一个稍微清闲一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