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8.1/ 10分,5/ 5分。
这部影片会让人怀疑,电影中讲的事情真的会发生吗?为了一个小孩的性命,冒着贻误战机的风险,上至国家和军队的顶级官员,下至指挥官与执行者,或互相争执、推诿责任,或同情民众、犹豫不决。这分明是一则寓言,一部关于电车难题的战争童话。
电车难题原问题是:一辆失速的电车即将碾死五个人,而如果变轨,则只会碾死一人,司机该作何选择。去年我们已经在但丁地狱这部电影中见到了电车难题的终极版本:立即消灭一半人口以拯救剩余人口,还是坐视不管,等一百年后全部人口统统消亡。这也许过于夸张,但这部天空之眼所抛出来的问题,却最符合现实:打击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是否比些许平民的生命更重要,战争中必要的牺牲是否有意义。
几年前看过一本漫画叫黑暗骑士归来,其中吉姆戈登警长说过一段太过精辟的台词,他是这么说的:你一定听过像我这样的老古董谈起过珍珠港。实际上,我们基本上是在撒谎。说得好像大家顿时一跃而起,追击轴心国似的。我们那是都吓傻了。谣言四起,我们以为日本人占领了整个加州了。我们却连军队都还没有。所以我们只能锁在床上,拿被子蒙住脑袋。结果罗斯福在广播里僵化,坚定有力,将我们的恐惧化为了斗争精神。几乎在一夜之间,我们就集结了军队。我们打赢了战争。几年前,我看到一本新闻杂志上说,很多人持有大量的证据,说明罗斯福早知道珍珠港会遭到袭击,但他听任它发生。没法证明,这种事情向来没法证明。我忍不住想,那该多么可怕。还有珍珠港是怎样让我们再也无法坐以待毙,及时阻止了轴心国。很多无辜的人死了,但我们赢得了战争。我思来想去,终于明白,这事不是我能评判的。它太大了。
突然想起了格林德沃的一句口头禅,for the greater good,一句堂而皇之的谎言,可以掩盖多少丑陋的行动。
影片的起因就是小女孩乱入战区,迟迟不肯离开。作为让步,军方同意等待小女孩卖完馕饼,甚至发动现场特工前往协助。然而引爆矛盾的事件还是发生,小女孩在即将执行打击前,重返战区,彻底打乱布局。本着圣母婊精神,这场行动的指挥官上报将军,政府官员要求评估行动的可行性和附加伤害程度,从而令众高官针对是否放弃打击发生争执。
法律的介入和评估程序的执行,让人一度看到了程序正义的影子。不免叫笔者想到香港的一部电影《寒战》,也是在讲法治和程序正义。但实际上,在寒战的武装行动中,主张法治的人最终还是绕开了法律和程序的限制,在非常时期用非常的方法。而天空之眼则是更为极端的情况——战争。当然影片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用符合法律程序的流程在讨论是否该执行打击、责任和公众影响该如何处置并一级一级的获取授权。但即便如此,影片最后,还是做出了超越法律范畴的事情,甚至还伪造了评估报告中的结论。
看上去两部电影都在自打脸,但都充分证明了法律和程序的重要性。法律是死的,程序是机械的,人和发生的事情却是鲜活的。不仅仅是两部电影中呈现的故事,包括现实中的事情,当状况发生到单纯依靠法律和程序已经无法解决的地步,难道还要死板的去遵循?或者说,能够把人的不作为赖到法律头上?两部电影并非在给人治洗白,恰恰是在说,人治应该建立在法治之上。缺少法律和程序约束的人治不可取,会带来十足的危害,然而如果走完法律和程序流程仍旧无法解决的情况,就只有靠人的经验和眼界来决策。法律何尝不是人的共同经验。
也许会有人说,牺牲小女孩是没有人性、道德沦丧的行为。但他们会不会想到,如果为了保住小女孩的命,而放走那群计划到别处执行自杀袭击的歹徒,又会造成多大的死亡。其实圣母婊和键盘侠们关注的也不是能否救下一两条性命,而只是为了逮住机会抨击别人,毕竟牺牲不分大小,总是在道德上站不住脚,键盘侠们圣母婊们的武器却就是道德绑架。他们大概不会了解战争的意义不是去杜绝牺牲,而是减少牺牲。
再仔细想想,能够爬到如此高位的官员真的会在乎这一条性命的得失么?恐怕早就视生命如草芥。其实他们害怕的是一旦牺牲了小孩又没有成功打击恐怖分子,事后追责和公众影响会让他们乌纱不保甚至面临牢狱之灾。即便民主表决,责任始终会推到某一个人头上,不论在东西方,这一点倒是一致的。但至少从他们表面上的争执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所抛出的这个带点理想主义的争论。
影片最后奉献了一出精彩的对白,也许能成为问题的答案。—在我看来,这十分不光彩。—这些决定都是你在舒适的椅子上做出的。我曾经参加过五次自杀式炸弹袭击的善后处理现场,亲身去现场,亲眼见过尸体。你今天喝着咖啡吃着小饼干,所看到的叫残忍。那些人本要做的事,比这残忍的多。永远别对一名士兵说,他不懂战争的代价。
正是因为懂得战争的代价,才会明白牺牲的价值。为了更远大的利益,丑陋但是必要。
(史歌出品,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史歌
2017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