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小妞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在外地过年。大年初二,我和老爸老妈穿着薄薄的小棉袄站在北京的冷风中。其实我外出旅行的机会并不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和父母一起。我一直想来看一看北京,想看看雄伟壮观的八达岭长城,想看看庄严的故宫,想看看迎着太阳升起的国旗,想看看被誉为"神州第一街"的长安街。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对北京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论繁华,上海也不逊于北京;论历史,南京和西安也都是历史名城。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大概我穿越小说看多了吧。总是向往着自己也能站在古时的大街上一睹其风采。
假期一眨眼就过了三分之一,其实荒废了不少的时间。现在看着自己活力满满的样子,就想起了在家瘫的一塌糊涂的自己。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欺我。试想我们在大学前,主动被动的吸收了多少知识,但就是没有机会向外走一走。书中自然有颜如玉、黄金屋、千锺粟,但唯独没有我们自己的体验。而这样珍贵的人生体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去追求的。就像我在脑中脑补了一万遍我在长城迎风而立,也不如我亲手去摸一模长城上的一块砖;我看了好多遍《我在故宫修文物》,也不如我亲眼去故宫里看一看那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旅行,真的可以调动一个人全部的活力和好奇心。当你身处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这种感觉就像是在探险,也像是打开一个个期待已久的礼物,那种美妙简直不言而喻。
当我踏上这陌生的土地,这里的每一寸都是新的。以狭隘的眼光看着这些新奇的景色,一时竟想不到:有的人在这里住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这不禁让我产生了"我是不是在平行世界"这种中二的想法。
昨天看《奇葩大会》,节目中一个开越野车环游世界的"奇葩"陈翰宾,他说自己最不喜欢的交通方式是坐飞机。因为坐飞机虽然是最简单、最便捷的交通方式,但中间却错过了太多的风景,以北京到巴黎为例,几十个国家、几十个民族的风景、故事都错过了。所以他卖掉了北京的房子,选择了开越野车这种最烧钱也最炫酷的交通方式。当然,我们都不是如此土豪,但旅途中的确有很多的风景。
之前去哈尔滨的时候坐过一整宿的卧铺,在红皮车的巨大噪音和"摇摆"下,没有谁能够睡得安稳。尽管十分疲惫,但我仍清晰记得那天的黎明和黎明前的黑暗。东方的红奋力的挣扎,缓慢却坚定,深蓝色的天都染上了那抹艳丽。"日出东方照九州 ,江山万里遍地红,江山如画。"那天的日出,照亮了天空也照亮了我的世界。
关于旅行方式,我很喜欢一个人走。在我看来,旅行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古代诗人"旅行"时总是喜欢在游览的过程中留下几句诗,像大诗人李白游金陵凤凰台会发出"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慨叹,而苏轼观庐山则能看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生哲理。古时候,车马很慢,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要好久,但旅途中的每一处风景都可细细品味。
反观现在的旅行、旅游,一到一座城市的车站就立马被人团团围住,上去追问"住旅馆不?跟团旅游不?"开玩笑,我想自己走。旅游景点的商家们更是套路的可怕,放眼望去,购物倒成了主色调。反观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大多都是拍个照留个念就好,其中的内涵更是懒得去理。这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
我想,旅行是一件很耗费资金的事情,我们跑了那么远可不是为了去看当地的商场建的高不高,而是为了减轻压力感受另一种风情和文化吧?
在上学期间,也陆陆续续的走了几座城市,也真正的体会到了所谓一座城市的"风情"。同里古镇的含蓄内敛,带着江南的婉约,白墙黒瓦;哈尔滨的抑郁风情,带着东北独有寒冷,华丽夸张;北京的端庄大气,这是首都的繁华,飞檐翘角。看到这些,心中涌起的是矫情的自豪感。这些给人们最直观印象的建筑大概就是祖国灿烂文化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吧。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很多人也都表示"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只不过现在这两句著名的"鸡汤"已经被"玩儿坏了"。但我却一直相信,每个人都在自己追求的道路上奔跑着,只不过道阻且长,我们都会有迷失方向的时候。
我相信,时空的限制阻隔不了心所指的方向,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坚持日更(小妞也在慢慢适应中⊙︿⊙),在读大学生,98年的写作者。
写点故事,打些鸡血。
心怀梦想,热爱生活。不知天高地厚。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评论答赏和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