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听到别人的孩子自己做饭,甚至早上还帮家里人准备早餐时,总会羡慕不已,同时也会感慨一下,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就做不到呢?想想当孩子小的时候,他要拿拖把拖地,你是不是一上来就说:“别拿,你拿不动,拖也拖不干净”。孩子要自己端碗,你上来就说:“妈妈端,一会把碗给摔碎了”。试想如果你是一个孩子,当父母对你这样说时,你的感受如何呢?会不会觉得自己没用,或许妈妈没那么喜欢我,都不让我帮忙,或者他们根本不重视我,没人相信我能做到。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正面管教工具卡的第46个工具——家务活。
家务活是培养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很重要的渠道,通过做家务,孩子能体会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别人是需要我的,也能体会到父母做家务活时的辛苦。然而,提起让孩子干家务活,有些父母就会说孩子太小了,又做不好,不够添乱的,等孩子大点上学了,又说孩子作业那么多,哪有时间做家务。有些父母倒是想让孩子做家务,可孩子压根不愿意做,好不容易说动了,他也是给你敷衍了事,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干,渐渐地也就放弃了让孩子干家务的想法。殊不知,这样家长看起来是省事了,但对孩子的成长却没有什么益处,它不仅让孩子失去了学习基本生活技能的机会,还会让孩子感觉不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当孩子不能以积极的方式获得能力感时,他就会寻找不太积极的方式去感受自己的重要性,比如发脾气、顶嘴、拖延等。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来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呢?
1、共同头脑风暴一个家务活清单。列出需要完成的家务活,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做其中的某几项家务活。刚开始即使孩子做的不好,家长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孩子才会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2、创造有趣的方式轮换工作。为了激发孩子做家务的兴趣,家长可以尝试一下让做家务像做游戏一样有趣。比如,转轮盘或者抓阄,将家务活放在罐子里,随手抓阄出来的就是本周的家务活内容。如果孩子承包了某项家务活后觉得太累,想换一个轻松地也没关系。
3、花时间训练。在孩子刚开始干家务时,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做,给孩子示范如何做。不要想着孩子一说就会,给孩子学习和练习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时,父母也可以分享自己小时候做家务的情景,这样不仅可以增近亲子关系,还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做家务这件事情。
4、在家庭会议上讨论所有的问题,着重于解决办法。在家庭会议上将每个人的家务活内容宣布出来,颁发任务书,上面写上具体的家务活内容,把任务书贴到家里醒目的位置。好习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养成的,如果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可以在家庭会议上一起讨论,寻找解决方案。
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律、责任、合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等重要。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过程中,以上这些能力也能同时得到培养,通过在家里帮父母干家务活,孩子会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还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