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急功近利。
商业上的咱们暂且不谈,生活中的例子真的数不胜数。
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每一篇每一句每一字都认真的读、细细的品,而如今我们在讲求快速阅读法,怎样在一周内读完一本书?怎样三小时学到书中精华?以前我们做事的时候,每一项每一件任务都尽心尽力,而如今我们在夸张的讲求效益成本。以前我们踏踏实实用脚落实每一步,而今我们讲求先布局,后下棋......
是啊,也正如木心的那首诗——《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
我们是快起来了。我们有了高铁,我们有了网络,我们有了微信,我们有了当日达的电商物流,我们的经济我们所说的格局发展了,一切都快了,但我们的心似乎也变得空虚了。就像“爱”比“愛”少了一颗赤诚的心。
去年实习的时候(这次实习对我的成长帮助真的非常大,朋友们原谅我老拿它说事儿),孤身一人去了上海,首先就是生活节奏的变快。早上七点起床匆匆忙忙的洗漱吃早餐,坐地铁去公司,沿途一路小跑。其次是学习节奏的变快。从实习开始到实习结束,几乎每天总会刷新点三观,接触点新鲜的东西。今天出来一个新名词,昨天刚接触了一种新的理念...
我当时的感觉是:卧槽,我怎么这么弱。还有这么多东西需要学,嗯,我等会得去看看这个,下午得去和朋友聊聊那个...然而实习结束已经半年了,现在回首再去考虑,自己是有些急于求成了。并且这急于求成的同时,学东西也是捡芝麻丢西瓜。
实习时学到的道理,很多我现在才理解透彻。实习时学到的做事方法,很多我现在才能驾驭去做。人嘛,总归是一坨肉,不是机器。“勤能补拙”这个道理反正我不相信。
遇到什么东西想学习,那就踏下心来学习,别想其他的,把内心里的杂念抛开的越多,容纳新鲜事物的面积就越大。然而,整个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急,说的肤浅点是没用,说的难听点,其实就是对知识的亵渎。
渐渐的,我养成一个习惯。之前我看书的时候,经常还没看完第一本就去看看第二本,上网的时候看到有本书不错就去看看第三本书讲了什么。一开始觉得好书太多了,一心一用根本用不过来。我各方面同时抓效率可能更快,学的东西更多。但现在想想,心眼真是都被雾霾堵死了。
每年的双十一我都会给自己买很多书,赶上其他活动我也会买点,但买来之后我仅仅是为自己接下来的阅读做计划,先读什么后读什么...不会去翻阅。哪怕书名、包装再精美再吸引人再引发思考,我也不会去。就像《稀缺》一书里讲到的“带宽”,我们的关注度就像网络宽带,同样的带宽里,只容纳一个事物比容纳多个事物的影响要好很多。
“慢”似乎成为了贬义词,“慢”的人也似乎成为人们眼中的异类。但也似乎正是这些“慢”的人,是幸福感满足感最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