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会不会有几本改变人的一生的书呢?我想我是有的。
我从小对书有一种执着的渴望。因为在农村的家里,那个时候是没有书的。
我每天会到隔壁的伯父家里去找书看,他家里有好几个堂哥、堂姐,我会看他们已经学完的高年级的书。
其他小孩都在外面疯玩的时候,我就一个人默默地看书。
在小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的书是字典,翻来覆去地看,怎么看都不腻。
初中的时候,交不起学费,第一个学期是连教科书都没有的。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么学习的,好像考试还是拿第一吧,后来就有了课本了。
初中的课室楼上是学校的图书,一个星期好像只开放一天,那个时候经常去排队借书,一次最多只能借三本还是五本,忘记了。
当时借过什么书,也没有印象,反正当时是不够看的。
到了高中,学校管理得很严格,一个星期只有一天是可以自由活动的。
当时可能是叛逆期吧,变得不太爱学习了,不喜欢上课了。
每次到了周末,休息那一天。就会到学校门口的小书店,借一本书看,好像大部分看得都是小说吧。租书一天1角钱,为了省钱,一天必须把书看完,还掉。看书的速度应该是当时磨练出来的。
在大学,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学文学相关的内容,没有看过一篇文学作品。认为这些都是无用的知识。
一门心思放在心理学的学习上面,希望能够精通这一门课。始终得不到要领。但是由于在部分的时间都是流连于图书馆之间,倒是学会了一个挑好书的技能。
毕业之后,一开始保持买书、看书的习惯。后来有了自己的家庭,开始奔忙于日常生活,看得逐渐少了,谈了。
今年年初,我开始思考,做什么的事情才是自己最喜欢的、最擅长的?结果隐隐约约,但大方向是清晰的。
我看起我的心爱的文学书。现在,我整理出对我影响最大的5本书,改变了我命运的书。
02
第一本,《心理学与生活》。我认为第一本要读的心理学书籍,就是这本《心理学与生活》。国内有很多类型的普通心理学的书籍,没有一本比得上它的。一本学术类型的专业书籍,写得像小说,甚至有时候我都把它当作散文来看,或者当作故事书来看。每一个章节有连贯性,又相对独立,我经常顺手拿起来,翻到哪里就读到哪里。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关于心理学的一切。几乎一个章节就是一专业领域。我在里面学到关于认知心理学的内容,情绪的内容,动机的内容,人格的内容,社会心理学,感觉与知觉,学习与记忆,智力,心理障碍,发展心理学,等等。在这本书可以看到心理学所有主要的流派,所有伟大的心理学家的介绍。
是这本书引起了我对心理学学习的兴趣,也是这本书让我对读书这件事情,一直保持热爱,甚至成为一种信仰。
第二本,《自我效能感:控制的实施》。这是一本很少人会看的书,来自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班杜拉的作品。整本书都是晦涩术语,各种实验结论,各式论文的引用。但我读得津津有味,这是一本研究如何建立自信心的书,正是我当时最缺乏的东西。利益前面好几年心理学书籍的阅读,我还能读懂这本书。没有这本书,我想我早就已经被这纷乱的社会和生活击垮在地。
第三本,《鲁迅小说全集》。其实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已经大量阅读了鲁迅先生的小说,后来才买了全集收藏。我想先生的小说对我的影响,应该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深远和浓重。可能某些价值观也会建立在他的小说的阅读上面,只是可能我从来都没有察觉。严肃和幽默的,理性和激昂的,平淡和深刻的,个人和社会的,都统一在这些小说里面。我阅读这些小说,我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第四本,《蒋勋说红楼梦》。没有读《蒋勋说红楼梦》之前,我读不懂《红楼梦》。会读《红楼梦》,就会读其他文学作品。
第五本,《红楼梦》。我开始读懂《红楼梦》,我就知道什么样的文学是好的文学,什么样的人物描写是好的描写,什么样的情节是好的情节,什么样的故事是好的故事,什么样的词汇是好的词汇。红楼梦是一面镜子,照出人的方方面面,映出好的小说的所有要素。对于写作来说,这是一种指引,导向最好的地方。
03
关于我的写作的兴趣点,应该是带有一点幽默的语言,偏理性的,带点议论性质,简洁的,包含一定社会意义的,构思巧妙的,一类小说。
我的长处是心理学的知识,过往工作接触的人比较多,喜欢看新闻,喜欢看诗词和历史,喜欢看喜剧,看书看电视看电影都是只看精品,看过各种类型的很多的小说。
我的写作方向将是,城市边缘人物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