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变得更快乐,就成为那条能看到水的鱼吧。
作者 | 周岭
来源 | 清脑(ID:QingNao_)
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快乐来自萝卜心理Psyrobot00:0017:15
▷1◁
负面偏好
设想这样的场景:
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带着一张成绩单回家,上面写着“一科优秀、两科良好、一科不及格”。
相信你的父母肯定会短暂地瞥一眼优秀和良好之后,很快就会把注意力放到“不及格”的这门成绩上。
他们会追问原因、叹气失望,甚至动怒责怪,使空气充满紧张的味道。
可实际上你还有四分之三的天气是晴朗的,但这个四分之一的乌云却让整个天空看起来阴云密布。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能观察到这种现象:
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过得平安顺利,但领导的一句训斥、客户的一句“辱骂”、爱人的一个责备、好友的一个误会……便让全天的心情蒙上了一层阴影。
事实上这些“不好的事情”充其量也不过全天事情的几十分之一,但它就能如此霸道地占据我们的注意力。
包括那些过去发生的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坏事”,我们都会不自觉地被它吸引。
因为“负面偏好”会使我们更多地注意负面信息和事件,不自觉地忽略大多数正面的美好。
所以缺乏觉知的人,就会在这种基因力量的操控下始终过着“身处美好中,却活在烦恼里”的生活。
而且,想要对冲一件坏事的影响,我们往往需要制造多个对等规模的好事。
比如在夫妻关系中,一句批评的话所造成的伤害起码需要5个善意的行为才能弥补过来。
而一个人若是杀害了一条人命,他则需要至少拯救25条人命才能把自己的人格印象拉回到正常。
要不然人们总说冲动是魔鬼呢,因为一次冲动造成的破坏可能需要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挽回,而且双方都会被“负面偏好”的影响束缚很长时间。
所以想在“负面偏好”主导的世界里过得更快乐,我们还真得学会自我调节。
▷2◁
幸福适应
有人会说遇到坏事是运气不好,要是让我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威胁和烦恼的环境里就可以每天都很快乐了。
这种想法很美好,可惜过于乐观。
事实证明,当我们过上了无忧的生活之后确实会快乐一阵子,但很快就会回到原来的幸福基准线。
因为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极强的适应器,当新的刺激出现时,神经细胞会产生强烈反应,但之后会逐渐“习惯”,对已经适应的刺激反应会趋于缓和。
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终究会慢慢适应。
无论你中了千万大奖,还是遭遇四肢瘫痪,不出一年都会恢复到原有的幸福基准线,更不用说正常生活中的小幸福和小挫折了。
从大脑内部看,“适应”其实就是一种平衡。
因为大脑不可能让自己始终处于兴奋或消沉的失衡状态,否则能量会很快耗尽,威胁到生存。
出于自我保护,它会主动调节内部环境使之达到某种平衡。
所以就算吸毒者通过毒品人为地提高大脑中的多巴胺浓度之后,大脑也会发展出抗多巴胺的神经化学反应,以恢复大脑平衡。
然而一旦达到平衡,也就意味着生活从动态变成了静态,而静态的事物又很容易被大脑忽略。
因为“动”的东西往往蕴含着新奇和危险,大脑对此特别敏感,而静止的事物则意味着安全和无趣,大脑为了节省能量会将其主动忽略。
所以那些“静止不动”的事物,很快就会变成透明一样。
换句话说,无论你生活在何种幸福的环境里,都有可能慢慢丧失觉知,一切都会成为理所当然,然后逐渐成为透明,让自己视而不见。
可以想见,那些中了大奖的幸运儿在习惯了名车豪宅之后就不会天天以此为乐了。
车子和房子会逐渐成为透明,而他们眼里看到的依然是其它的欲望和烦恼。
在数年后,中奖者与四肢瘫痪者的快乐程度或许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正如霍金在2004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
21岁时,我对人生的期盼降到了零,从此以后,所有事情在我眼中都是上天给我的额外恩赐。
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在默认情况下,永远都会以现在已经适应的水平为基准来判断是更好还是更坏。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关系也会发现,我们总是对亲人的付出视而不见,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会对自己好。
而面对陌生人时,只要他们态度上不错就很容易让自己感动,但实际上亲人和朋友的付出是多过陌生人的。
所以有人总结了这句话:所有的感动都是陌生人带来的。
深察人心呐!
▷3◁
越近的东西越放大
如果联想起人类的大脑构造,我们还会发现更有意思的东西:
本能脑的首要职责是确保生存,因此它警惕危险,而忽略其它;
情绪脑喜欢新奇,因此它喜欢关注运动的事物,对静止的事物则容易忽略;
而人类独有的理智脑虽然很高级,但它的分析思考优势注定其会紧盯问题不放,就像自己是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一样。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人类的三重大脑都像是问题的发现器和情绪的担忧器,而不是亮点的发现器和幸福的感受器。
我们是天生的烦恼主义者——这是我们人类的又一大天性!
而根据近大远小的原理,越关注的东西就越放大,当我们眼中只能看到烦恼的时候,就意识不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觉得到处都很糟。
所以你若是觉得自己总是不够快乐,请不要沮丧,因为你并不孤独,所有人都一样,这只是我们的常态而已。
▷4◁
快乐,就是成为那条能看到水的鱼
然而总有一些人能够有意无意地跳出常态,生活得更快乐。
而他们的采用方法也并不新鲜,无非就是运用了所有情绪高手都会遵循共同法则:善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
既然基因本能让我们不自觉地关注坏事,那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试着多看看好事呗!
毕竟我们已经生活在现代社会,生存不再是最重要的主题,生存得更好才是。而想要生存得更好,我们就应该主动做点什么。
比如最有趣的理财书《小狗钱钱》就给了一个很好的提示。
书中那只会说话的小狗钱钱,叫主人吉娅拿出一个本子,记录自己每天所有做成功的事情。任何小事都可以,每天至少写5条,并且把这个本子取名为“成功日记”。
在成人眼里,这种做法有些幼稚,但它却是对冲人类的“负面偏好”的利器,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主动去发现自己和生活中的亮点,弥补我们大脑天生的缺陷。
吉娅就是通过记录成功日记建立了自信。在她第一次面对公共演讲时,心里非常抗拒和害怕,但当她翻开日记本时,发现自己原来有那么多成功的经历,瞬间就有了信心。
可不要小瞧这种做法的威力,很多时候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于最后的一点行动上,毕竟生活留给我们的东西足够多,只是我们自己不够留心罢了。
而说到记录,我首先想到了自己坚持的“每日反思”,这个习惯让我受益匪浅。
不过现在看来,它也只是更好地帮我发现和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仍然是问题视角。
为了开启大脑的另一面——亮点模式,我也毫不犹豫地开始实践“成功日记”。
事实上,只有自己真正去写的时候才会发现,每天写下5个亮点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坚信这样做是有用的,尽管我已经是成人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想象的力量。
比如当身处平淡时,可以想象失去现有的东西,这会帮助我们意识到生活的可贵,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已有的事物上。
就像没鞋的孩子看到没脚的孩子,还是会很庆幸自己四肢健全的,如果总是盯着别人脚上的好鞋子,恐怕会终日活在不快乐中。
而一个不快乐的人,又怎能轻装上阵去体验和追求更好的生活呢?
所以说“比较是偷走幸福的贼”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要看跟谁了,如果与那些更不幸的人相比,比较就是送来幸福的天使。
而当自己遇到烦恼时,我们则可以想象远离。
根据远小近大的原理,再大的烦恼放到远处都不算什么,而再小的幸福放到眼前也会变成大幸福。
毕竟就数量而言,烦心之事在一天或一生中总是少数,我们不能让它们站得太近以遮挡众多美好。
就像你要是不小心被老板“骂”了,那就提醒自己这只不过是一天中的几十分之一而已。
它不应该在眼前来回晃,而应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上去。
甚至你还可以假设时间远离的方法,用三五年后的未来视角看待当前,通常你都会觉得眼前的烦恼啥也不是!
当然,如果你对生活有更精致的要求,不妨时常给自己来些感恩仪式,普通的生活也会被悉心的仪式感而变得更加幸福和快乐。
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
言下之意,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能等到遭遇战火和动荡时才知道珍惜和平时光的宝贵。
这道理放到生活中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善于体察身边平静生活的宝贵与美好。
聪明的人不会等到自己真正失去了之后才后悔当初没有珍惜,他们会在拥有的时候主动平衡注意力,更多地关注手中已有的快乐和幸福。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但我想说:幸福的人有各自的幸福,而不幸的人都是相似的,因为他们都是身在水中却看不见水的鱼。
想要变得更快乐,就成为那条能看到水的鱼吧。
- The End -
作者简介: 周岭。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清脑(QingNao_)
图片声明: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