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诉苦:一位新领导总是批评人,他觉得自己已经够累了,但领导仍批评自己做的不够好、被动性太强。
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普遍,所以,我拿出来说说。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被别人批评过的经历,至少小时候上学,都被老师“关爱”过。
为什么大家讨厌被别人批评呢?
无非是觉得丢人、伤自尊、委屈,这些情感会使人痛苦。
大多数人面对领导的批评一般会有两种表现:
1.习惯性解释。2.习惯性沉默。
1.习惯性解释。
习惯性解释的人,内心不畏惧领导的权威,他在乎的是自己的自尊心。
这样做法的问题在于,解释容易变成顶撞。
因为自尊心强的人,当他们听到有人否定自己,情绪会变得激动,语速会变得激烈,那么,会表现出据理力争的态势,这样会使领导觉得对方不服或者很强势。
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领导被顶撞是很下不来台的,一旦领导记仇,你以后有的受的,毕竟你们之间的结构是上下级的关系,领导找你麻烦很容易。
所以,解释型的人一来二去,很容易把解释变成狡辩,很容易滋生出矛盾。
况且,经过情绪激动地辩解,自己的内心是非常不容易平静的,这样容易形成“反刍”心理。
就是说,你会不自觉地去想领导批评自己、冤枉自己的事,越想越难受,越想越愤愤不平。
《道德经》说: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意思是:懂得完善自己认知的人,不会把完善认知过程放在辩论中解决,而那些热衷于辩论的人,往往很难通过他人去完善自己,反而会变的更加偏激。
2.习惯性沉默
领导无论批评自己是对或错,都默不作声,一句话也不说。
有的领导批评完了,火发出去了也就行了。有的领导却希望你给与反馈,他不知道你是不是听进去了,是不是明白了。反而你的沉默行为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感觉。
当领导批评自己,应该怎么做呢?
和美之心,对事不对人。
要本着和美之心去思考,领导说的事情对不对没有没有道理,要以事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
以事为中心就是说把关注点放在事情上,而不是以人为中心把关注点放在人上,总在想自己是不是丢面子了,别人会不会嘲笑自己等。
领导之所以是领导,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一般都比下属强,自己要学习领导的优点。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果你总看别人的缺点,你是无法进步的。
如果你换一种思维:
领导批评你,你去思考领导看问题的方式与思维逻辑,那么这种批评能够帮助你成长。
当你有了这种意识,你会比较能够接受被批评,而且自己也会乐于去改进自己的工作。
你的行动、你的态度、你的发心,他人都会感知到,哪怕领导一开始有敌意,也会慢慢地对你心起敬意。
因为,心有和美的做事,会使自己的业务越来越精进,使自己心性越来越纯正。
这样的人能保持清净的内心,能够洞察出事物的本质,这样的人自带强大、祥和的气场。
任何人都喜欢与这样的人相处,因为这是高能量的表现。
有人问:领导冤枉了我怎么办?
如果你实在想解释,除了注意方法外,还要有时机意识。
《道德经》说: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意思是: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行走,不会遇到猛兽的攻击,进入战场,不会受到武器的伤害,犀牛对他不会用角,猛虎对他无处施爪,敌兵的武器无法在他身上显露锋芒。
老虎是一种夜行性动物,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躺在草丛中睡觉。你掌握了这个规律,选择白天的时机快速通树林,遇到老虎的概率就会特别低。你选择好时机,遇不到老虎,自然老虎对你无处施爪。
古代行军打仗除了要穿戴好甲胄,还要懂得运用兵法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何应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要讲究时机,当敌军意志薄弱时,采取心理战,招降敌人。这样自然不会受到武器的伤害。
所以,解决问题需要洞悉事物的本事,选择合适的时机行动,解释也一样,领导冤枉你,你可以私下里领导高兴的时候,或者汇报工作的时候心平气和的解释一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那么,以后再有领导批评你,你应该知道怎么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