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体验过剩的时代,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参与其中,但实质上真的收获是极少的。我常常思考自己去过苏州园林(举例)这件事。我对它有什么了解呢,有多少启发呢,我对南方园林建筑一无所知,他们的设计、建造、建筑风格毫无知情;如果谈论起来,我只能说两字:去过。没了 。过往的这次旅游对我来说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最大的意义就是引起我的思考和反省。这倒是有些意义,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相信多数人没有我在精神生活中这样较真儿,体验一下能怎么样呢,想太多了。但那不是我认可的人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前提是我们需要认可深度的思想认识是自己生活的重要方式的前提下,才能继续探讨下去。由于信息是无穷无尽的,而我们本身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极为有限的,它会至少引发两个后果,一是焦虑,二是耽误了自己原有的水平,也就是本可以处理有限信息的能力在此时也被消解了。来去匆匆的一生我们仅仅获得虚妄的体验,还是挺可笑的。所以,不要轻易的让自己沦为时代的韭菜。知道自己的有限是种成熟的标志,而非怕被人说成不与时俱进,火炕再大也是火坑,不是所有的飞蛾都要选择献身。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判断单个事件火坑是火坑、自己是飞蛾。说简单也简单,一切由自身出发,看自己对自己是否有了解乃至深刻的认识。哪怕面对的真的是一件好事,但自己各方面能力有限,错过了也是件好事儿,根本不值得遗憾;抵御诱惑都是任何人的终身课题。当看到周围人所谓的过得比自己好时,一定要小心了,内心的不平衡往往是灾难的开始,真实的个体差异并非如表面看上去那么清晰,而对人和事物深度的理解正是今天的人们最最缺乏的。反面来说,我们急迫的想要体验也是内在空虚的侧面体现。在我看来,更为深刻的原因有可能是客观上本就脆弱的人类个体潜意识也知道,但就是害怕掉队,害怕孤独寂寞,害怕自己不时髦了,一害怕,便毫无章法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