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乃私爱,有等级的爱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兼爱乃公爱,无差别的爱
墨子曾提倡:视若人身若其身,视若人家若其家,视若人国若其国。
那么哪种爱更利于社会呢?
若为社会立德,是以仁爱为德?或是兼爱为德?
不损人利己是为德,舍己为人是为德。
道德,出自功利,却超越功利。
所谓道德,是为大家的利益着想,为别人的利益着想,是以为公爱。但又不彻底抛弃个人利益,要对个人利益有保障,不摒弃私爱。
这也许就是社会团体中,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博弈,找一种平衡。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但又要有人性,有私欲。
从而,道德出于公而立,行于私而效。
道德还是不道德,不能只考虑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利益,天赋人权,有人性,才有人信。得到大家的尊重,才会去考虑大家的利益。
道德绑架,其实就是非道德行为。逼着别人做舍己为人的事,叫伪善。
那么,仁爱与兼爱哪个更接近道德?或者说,哪个更接近于人性?
可以肯定的说,仁爱更接近于人性,有私爱,有等级。先爱亲,后爱邻,先爱祖国,而后爱他国。
一般人很难做到兼爱天下万物,毫无偏爱。
说回来,那么,哪种爱更利于社会呢?
理论上讲,每个人都无私心,无偏爱,人人爱我,我爱人人。便会出现道德与不道德的清晰分界线。道德即兼爱,不道德即偏爱。利于社会和谐,便于道德评判。
反观仁爱,由于既要考虑集体利益又要照顾个人权益。一碗水端平不平,都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损。牺牲小我成就大我?那么道德与不道德就会很模糊,没有明显分界线。
正所谓,帮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帮人若领情是好事,若不领情就是好人做坏事,受人白眼。也有时帮得好还好,若帮倒忙,人家不好撵你。道德与不道德就不好分了。
兼爱,利于社会和谐却不符合人性,仁爱符合人性,却有根本上的缺点,那就是私爱。有私就有偏,有偏就有道德与不道德的博弈。找平衡点,无谓就是集体与个人各牺牲一些,心里上的平衡。被迫损己利他,多少对社会有些怨念,不利于社会和谐。
很讽刺的是,道德的根本就是讲利益的,难道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不,道德源自功利,却超越功利。主动舍己为人就是德,被迫损己利他,为非德。
真善即为德
利于社会和谐的爱,叫真善。
哈哈哈!人这种生物,真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