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天秋天都是美的,濃密綠蔭和枯光的梧桐落葉,其實在台灣時春夏秋冬四季感受並不那麼明顯;相對緯度來說上海還是北了些,上海和台北的座標相比,我的體質花許多時間適應這樣〝更冷〞天氣。冬天我都得穿兩三件羽絨服才敢行走在戶外。許多人不理解,其實南方來的女生體內都是寒,因為我們成長的時候外面天熱,必須一直要把熱量散出去調節體溫;北方因為天冷,所以需盡可能把熱量鎖在體內,北方姑娘會比南方姑娘體質燥熱些。大概是這個原理吧。
這兩個月的照片整理,可以先從上海的樹、烏鎮的水開始。是的,在上海的時候男朋友還是飛了幾次來看我,他後面開玩笑說〝終於〞不用花機票錢去看你了省了不少,現在多吃點 沒事!
前面四張都是綠油油的,看起來很舒服。第四張是宋慶齡陵園,那更加是設計規劃完整清幽之地。我很喜歡樹,樹的給人的感受是什麼?你想過?樹對我來說,有一種穩定作用。有時候在路邊走路,不趕時間的時候就摸摸路邊的樹。我想他們可能很少被摸吧,最常被尿;喔對了,第一張是92拍攝的,他用的是單反相機,畫素當然比較好。烏鎮也是我們臨時起意去的小郊遊,烏鎮〝被規劃〞的很好了,在同濟大學建築系老師學生修復的古建築群,東柵西柵就稍微晃了圈,晚上也沒住宿當天就返回上海。
上海的水,上海的外白渡橋。這天天氣陽光都不錯,也忘記為什麼會走去這邊。遠眺過去是陸家嘴金融中心,一個多元城市就是有各種混居階層各種不同時代的生活習慣。外百渡橋之前是老上海浦西區域的水路運輸重點站,那時的全浦西的垃圾都會借由水路運來水路運走。當我聽到這種歷史的時候內心是蠻有感覺。一個承載具體功能而今不復已往的公共建設,必須被保留,我們才知道以前的人的生活樣貌。
這就是橋走過來這頭之後的樣子。這條蘇州河,應該比起黃浦江,和當初老上海租界區的人民生活更加緊密。記憶中的當時的導覽是這樣說的。我們來看一些建築吧!
富麗堂皇的圓明園路附近,也是離這個南蘇州路很近。但是翻過來這消費水平就差好幾個檔次。這裡面有許多藝廊或是高級餐廳會所,台灣土鳳梨酥品牌微熱山丘也在其中一棟,具體地址几號大家可以自己查查。
紅磚紅瓦是我蠻喜歡的一種上海建築樣式。這區是在靜安寺靠近上海展覽館附近,新舊建築混合群也是我覺得好有意思的。上海的弄堂很多,據說裡面還是有很多沒有廁所,當然現在是可以重新裝修的,我也沒有親自親眼去實證過弄堂裡的房子裡面倒底怎麼樣,所以衛生間這事,我只能說據人家說是這樣。
工地,也是我整理之後發現我自己無意識會很常拍的。為什麼拍呢,可能這種過程帶有一點未知帶有一點還有希望,不知道改好蓋好之後是什麼的窺視心態吧。工地的邊上就是教堂,其實我們是為了來看教堂的,誰知道教堂周邊都是被拆遷的工地。天主堂孤立在工地之中,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心緒複雜。
還是來看點吃的吧,由精神回到俗世。由精神食糧回到真正的可以吃的東西上。
我很喜歡這張,環衛工人的制服和台州早點的顏色相互輝映。一個日常再簡單不過的一瞬間。買兩根油條一塊粢飯糕兩杯豆漿就可以吃飽的早餐,都還不要10元人民幣。很多人說上海吃的東西貴,當然還是看你怎麼吃了,需要多常去一些所謂別人眼中的好吃的有名的店,還是可以這樣就好。
本篇最後,來看一下當時我長得樣子,哈。去參加學研所活動,雖然學研所现在已經結束了,還是因為這個聚會開啟許多後面的緣分。我心中我上海的記憶,感謝學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