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雨,淅淅沥沥,不知下了多少日。一切都笼罩在烟雨朦胧中,倒是为平时的沉寂添加了几分多情。
“咳咳咳,”,床上传了几声咳嗽声,她本想坐起,无奈已病得全身无力。
她躺在床上,转头看向窗外。枝头的花,不知何时被外面的风雨拍打得只剩残花败柳了。
就如同她,在慢慢,枯老。
她摸着干枯的皮肤,失去色泽的头发,也许她现在也早已面色蜡黄了。
曾经美艳传名于秦淮的她,早已不复当年了。如今她已病入膏肓,她终究还是等不归他。李香君,任眼泪慢慢益出。
她回想往生,短短的一生,一半苦寒一半甘甜,诸多想念,终有一遗憾。
她,李香君,媚香楼的花魁,秦淮八艳之一。
那一年的那一天,她十六岁了,到了梳拢的年纪。望着慕名而来的才子文人,她笑脸相迎,款款相待。
她的笑容背后,有着他人不知的苦——因她讨厌这种生活。
曾经的她也是父母的手上明珠,哥哥眼里的宝贝,可如今却是烟花巷柳中人。
她恨吗?恨,八岁那年,家道中落,看着父母含泪卖了她。她知,她的家,已回不去了。
看着来往的人,虽偶然间有些出神,但脸上还是挂着长久以来养成的招牌笑脸。因为她不能辜负她的养母,是她给了她第二个家,媚香楼。
回过神,发现有一位男子,手执一把镂空象牙骨白绢面宫扇,身着一件素衣,外面套着青竹外衫,一看便知是赶考书生。而自古书生总喜欢和烟花女子来一场风花雪月,若是留得佳话,也易得世人流传。
李香君本不想理会,却发现他站在一幅画面前,久久驻足。便忍不住走近一观,这一观,才知原来是“寒江晓泛图”。
“公子,可是喜欢这副画?”李香君抿嘴笑问道。
“寒雪绕清江,孤舟荡江心,天水朦胧,人寂寥,好一种悠远淡泊的意境。”侯方域合扇,眼里掩不了赞赏。
望着他,李香君唇角微扬。“此画倒是被公子说出了一番好景象。”
“画上之诗‘瑟瑟西风净远天,江山如画镜中悬。不知何处烟波叟,日出呼儿泛钓船’更是妙哉,此画是何人之大作?”
李香君倒是想不到侯方域对此画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夸得她都有点不好意思,便略带羞涩地说:“是小女子涂鸦之作,不足为道。”
“是你所作?”侯方域简直不敢相信,满眼都是惊讶,这么一个姣小稚嫩的青楼女子,竟然作出这般神韵的诗画,当真令人刮目相看。
有时缘分就这么可笑,你千般万苦觅它时,它却避而不见。当你还未准备好时,却转角间遇到,让你措手不及。
李香君就是这样,因为一幅画,她尘封了十六年的心,此刻悄悄打开,去接纳那个叫侯方域的男子,她坚信他会给她一个最安稳的家。
只是李香君想不到她想要最安稳的家却让她魂归彼岸。
这个很很现实的世界,媚香楼的花魁是她,若侯方域想要获得她的梳拢之夜,那必定需很多银子。
侯方域乃一介书生,何来那么多银子。望着侯方域眼里流露出的焦虑,她的心也跟着漠然一紧。
还好,幸得他的好友杨龙友相助,银子攒够了。
今夜两人情定终身。春宵一刻共长久,宫扇相赠表心意。
可侯方域告知她,阮大铖要以银子要拉拢他。原来杨龙友给的银子不是他的,而是阮大铖的。阮大铖是谁,虽胸有几点墨水,小有成名,实则是一个人品极差的大臣,左右逢源。
李香君阴着脸,瞪圆了眼睛,劈手把头上的发簪脱下,怒骂他,好让他清醒。
她虽沦落为烟花女子,但好歹曾经也是武将之后,不屑与这种小人合流同污。
她便变卖首饰,四处筹钱,终于筹够,把钱扔给了阮大铖,还骂了他几句。
阮大铖便记下仇,设计陷害侯方域,迫使他投靠史可法。自此,她也便洗尽铅华,闭门谢客,一心只候一人归。
只是想不到阮大铖竟然怂恿他人来求娶她。
说来她那时也是倔强,竟一头撞向柱子,血溅定情扇,愣是把来人吓到了。
也正是如此,才让她逃过一劫。
友人杨龙友也是个多情多才之人,他把血溅的定情扇硬是绘成了桃花扇。
李香君拿着桃花扇,望着头顶的桃花,心里百感交集,泪眼朦胧。
君去已久,何时归。妾自一人,念断肠。
若是问她恨誰,此人便是阮大铖。此人也是小肚鸡肠,只不过是用银子砸了他一下,骂了几句,便要三番两次来找麻烦。
这不,他这次假借圣意,命她进宫献艺。她乃一介女子,何能与朝廷对抗。
乱世之中,她也无能自保。李香君背着行囊,望着媚香楼,内心悲伤不已,她终究还是要失去家。
此去,还不知道是否能活着归来,愿君安归。若有缘,当愿再次重聚,给妾一个家。
不知过了多少个年头,望着宫里的人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宫里的女子白了头发,树叶黄了皮。
果真光阴无情,让思念更甚。每当夜幕降临时,隔着宫墙,她千里寄情。
这一天,她如常到树下,便听到有人高喊,城门已破,敌军已入,快跑。
接着,她便听到各种呼喊声,她连忙跑回住宿,看着宫里人四处逃窜。她瞳孔放大,急忙拿着桃花扇随着人流逃出宫墙。
她艰难地拨开人群,脚沉重地走到秦淮河畔,好不容易走到长板桥,回头一望,南京城火光一片。
她一吓,脚一软,便坐到桥上,抱着行囊,埋头痛哭。
老泪风吹泪,火城一片。国破家碎,万事化空烟,人何归。
这下,她真的无处可去了。
有时就是这样,说缘分浅也不是,就是一个擦肩而过,硬是让两人生生错过。
此时,媚香楼,侯方域因兵败,便回来寻李香君。看着已成火海的媚香楼,他非常焦虑徘徊,担心她出事。
秦淮河畔,一桥之隔,两人无缘相见。
李香君在桥上哭得非常伤心,一向坚强的她,眼泪如决堤。只要是她回望过去,乱世之中,命运多舛,身为女子,身不由己。
一位老人看见一位女子在桥上埋头哭得非常伤心,摇摇头,过去拍她的肩膀,发现原来是他曾经的学生。便问:“国已破,你想要往何处去?”
李香君抬起头,泪眼朦胧哽咽到:“天地之间,我已不知该往何处去了。”
“那便跟我去江南吧。”
“好。”
来到江南,她也算是看得红尘,她半世已浮沉,如今只求一时安。于是毅然和曾经的姐妹在栖霞山葆真庵相伴为尼。
很多时候,她也被这个温婉多情的江南所打动。在这里,她无需去周旋众人之间,也无需去弹琴献唱,她只需在庵内,敲打木鱼,看花开花落,等候,一人归。
侯方域愈是挂念着她,多处打听寻访,终于找到了她。
待到山花烂漫时,两人终于相见时。两人相顾,早已泪流满面。
多年等待,终有回响。多年相思,终得相解。
之后,李香君便跟着侯方域人携手渡江北上,前往老家商丘。李香君隐瞒歌伎身份,以吴氏女子妾的身份住进西园翡翠楼。
她终于又有一个家了,为了这个家,她付出全力去维护,她和家人相处和睦,其乐融融。
在这个家,八年了。在这八年里,她过得最充实,最安稳。她如同一个小偷,偷得八年美好时光,小心翼翼地去维护。唯一的缺陷便是,她还没有怀孕。
侯方域为了她,千里迢迢赶去南京求子。她甚是感动。此时一去,多日未见,唯有寂寞扰人愁。
可能是老天爷嫉妒她过得幸福吧,在侯方域离去不久时,她是歌妓的身份被揭,被无情地赶去了打鸡园。
望着简陋的房间,她长叹一声,也罢也罢,有一屋容身已不易。她尽力地安慰自己,只是夜深人静时,总是不知为何泪流不止。
她擦拭着眼泪,却怎么擦也擦不完。没事,她不介意,她只要侯方域一人,一人画地为牢,也可成一个家。
可是,郎君,你在何方?李香君躺在床上,枕泪入梦。
梦里相思格外浓,几番心事无人懂。只恨尘世多无情,惟愿此生不负卿。
侯方域刚从南京城求子回来,不见李香君,心一慌。从妻子口中得知情况,便立马动身去把她接回。
可他不能违背父亲,只能将她安置在侯氏庄园。
李香君独自一人在庄园里,侯方域虽时常来作伴,可心里到底多了一方寂寞。
自从歌妓身份别揭,时常遭到他人白眼与嘲讽,她当时倒是很想过去扇她们一掌,让这些自以为以高贵自居,殊不知面目丑陋的人,可她到底还是不能。
李香君久而久之,便心生郁结,终日郁郁寡欢,得了肺痨。如今时常坐在窗边,感叹道:“空楼寂寂含愁坐,长病恹恹带病眠。”
她知道,她病入膏肓,活不了多久了。侯方域多处寻药并未归,她甚是想念。
今日窗外的雨下得似乎比平时还大,扰乱了她的心。万物归尽,她的人生到底也走到了尽头。
半世浮沉,半世安稳。短短几十载,最后到底也得到了安慰,只是有一遗憾,死前,终不能候他一人归。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此次一别,永生不见。
李香君慢慢闭上眼睛,几滴眼泪沿着眼角滑落。
1653年李香君于侯氏庄园病逝,时三十。
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侯方域听闻李香君去世,肝肠欲断,几度痛苦。由于过度思念,后加上官途不顺,也染病去世,终年三十七。
秦淮河畔,一缕孤魂,锁寒烟。才子佳人,魂断天涯,寂寥归。
1669年,孔尚任的《桃花扇》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