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处女座的人,是什么印象?
谈到被“黑”的很惨的处女座,被大家广为流传的观点是,处女座的人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特别在意细节,甚至吹毛求疵。
在我们的生活里,大家肯定也遇到过类似处女座性格,特别强调完美主义的人。有些完美主义者性格温和友善,容易相处,有一些却性格强势,甚至有些难以相处。而这些极其追求完美,让人难以相处的人,一般有两个极端,要么他是个特别牛的精英大神,要么他还没有突出成绩,还在摸爬滚打。
完美主义,顾名思义是指对事情要求非常高,必须做到极致,无可挑剔,必须完美。从出发点上,并不能说这是错的,但需要承认的是,其实完美并不存在。我们日常要求的完美,其实是希望做的更好一些,甚至再好一些。对完美的要求也是双面的,一方面是激励,促进改进提升,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泥潭陷阱,变成裹足不前的借口。
我们一定听过这样的话:“还没有充足的准备,还不能开始”,或者,“还没有想到完美的方案,还不能开始做”,又或者,“等到事情做到完美了,再公布”等等。这些话的意思,都是在说不是完美的事情不能做,不做到完美绝不拿出手。但是大部分的现实情况是,时间过去很久后,依旧没有看到事情的进一步进展,所谓的完美结局迟迟没有出现。而说这些话的人,也似乎一直并没有真正创造出和“完美”相匹配的成绩。
《奇葩说》有一集,马东和高晓松、蔡康永,对自称是“奇葩”的人一个个进行面试筛选,面试通过的人可以进入奇葩说下一个环节。其中来了一个说唱歌手,一上台这个说唱歌手就说,他认为中国的说唱并不输给外国人,他要代表中国说唱界去和美国说唱界PK,他要做一个顶尖的说唱歌手。
三位评委对这位说唱歌手的志向,表示鼓励,值得称赞,于是就问他有没有自己觉得非常好的创作作品可以和大家分享。他说:“我一直在写歌,但是我觉得写歌就是在表达一种价值观,如果考虑的不周全,那一定会误导很多人,所以我不轻易发表自己的作品,随便发表作品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要写出完美的作品才会发表出来给大家听”。
听完这个话,高晓松当场就“炸”了,反驳道:“这是一个好借口啊,下次我也写不出来歌的时候,我也可以说我正在酝酿一个完美的作品。我还可以说,你们那些发新歌的人,你们的歌词是不是完美啊就敢发表出来,不完美的歌还发出来真是臭不要脸”。台下观众也纷纷议论,大家显然并不认同这位说唱歌手的观点,甚至开始怀疑他刚刚所说要成为顶尖说唱歌手的可信性。
这位说唱歌手,自称是完美主义者,但是他的说法并没有让大家认同,甚至还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在夸大吹嘘,他的能力是不是都是装出来的。用一个词概况他就是,伪完美主义者。
伪完美主义,其实有很强的误导作用。
较轻程度上,伪完美主义让人好高骛远,目标太大,眼高手低。
现在年轻人跳槽特别频繁,期待有一份完美的工作和自己匹配,能让自己完全投入,发挥人生价值,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我能找到一份适合我的工作,那我一定会做出很高的成就。实际上,没有工作是可以用“完美”来形容的,每一份工作都需要认真对待。“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这只是幻想而已。所谓完美工作,是凭着自身努力让自己更能在岗位上发挥作用,而不是让一份完美的工作来匹配自己。这些频繁跳槽的人,绝大部分的境遇还不如从前。
伪完美主义,更严重的后果,是浪费时间低效率的自我感动,是囹圄的陷阱。发现没有,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那种非常不现实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当能力和愿景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还不能自知时,这是最无奈的。旁人好意的帮助,反而会被他当成是对他能力的怀疑,这时候旁人越是劝他,他越是会陷入自我感动、自我激励的情绪中,无法正确的看待自己,更无法正确的朝目标前进。
完美主义,应该是一种自我要求,而不是必然的结果。只能接近完美,或者更接近完美,而不能要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