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铃铃…”虫姐的闹表准时在4:45分响起,和大多数孩子不一样的是,虫姐自己关上闹表,立刻起床洗漱。吃完早饭,便坐上校车去校游泳队开始每天两个小时的游泳训练。游泳收拾完基本就到了开始一天学校学习的时间。周一到周五,每天如此。这样的动作,虫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接坚持了近六年。
虫姐还有一项特长,就是弹钢琴。她是从四岁半开始学习的,从最初的每天练琴15、20分钟,到后来每天一两个小时,到现在差不多九年多。成绩就不多说了,已经考到英皇最高级,更重要的是虫姐自学小提琴,学校老师看重她的音乐天赋,在学校社团免费教她中提琴。
我就见过好多孩子学琴是中途放弃的,据了解,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孩子顶着考级压力学琴。繁重的任务压的孩子把最初的兴趣都丢掉了。有的家长会说,孩子很难坚持;也有的家长说,是因为家长坚持的不好…不管怎样,那些没有坚持学下来,或者考到国内某个组织的10级之后就不再学琴的孩子们,最大的点,就是没有把兴趣转化成特长。
虫姐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在班里的第一梯队。对这样一个学霸级人物,我们复盘了她的成长过程。在时间管理上,有两个特别重要的经验:
01 时间管理——没有最早,只有更早
时间管理的基础是良好的习惯。
而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起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比如,孩子在很小时就有固定的睡眠时间、一日三餐时间等;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比较有仪式感的做法,会让孩子在听到睡眠故事或者相应歌曲,就知道到了睡觉时间了。
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还包括培养孩子自己整理物品的习惯。比如,玩具归类摆放、自己叠被子、整理自己小书包,或者出门需要带的物品等等类似动作。
在我的前几篇文章中也有提到,制定孩子的睡前流程、起床流程时间表,也是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方法。
为什么说越小建立习惯越好呢?因为从小习惯了某种秩序感,即便后来事情增多,但只要合理纳入原有的秩序系统,她就能比较顺利地接受。
虫姐从4岁到8岁,她的first thing就只是钢琴,反正也没多少作业。上学后回家先做作业(通常就是十五分钟到半小时的阅读),就练琴。她练琴比较专注,因为要赶紧练好了才能出去玩儿。这里面一定是藏着家长的小心机的,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度规划练习时间,一定是孩子能承受的时间,可以逐渐增加,不管是学琴、下棋,都一样。练完就可以出去玩,双方都是说到做到。偶尔会有矛盾的时候,只需要家长“和善”而“坚定”的坚持,时间久了,孩子就知道,完成这件事就可以去玩,慢慢形成习惯,就会坚持。
02 “要事优先”原则,适时调整,会做减法
事情多了,那就要先确定优先级。只有专注地做事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优质时间要先做最重要的事,所以首先要分清什么是最重要的。
这个方法在我的往期文章中也有提到。
这里再着重强调一下,在做时间规划时,一定引导孩子自己参与制定计划,孩子真正自发地努力去做的事情,都是自己热爱的事情。
而家长们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越俎代庖替孩子安排好所有的事情,包括替孩子做时间管理,试图拯救他们浪费掉的光阴。殊不知,这样恰恰是剥夺了他们正视自己内心和自我成长的机会。
实际上孩子不喜欢被掌控的,他们更喜欢自由。但家长肯定不是放任自由,我们一定要做好监督啊,那怎么监督?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每日临睡前复盘计划,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找改进方法。
随着孩子成长,会经历越多挑战,越多历练。我们家长所能做的,是在幼年时呵护,少年时培育,青年时放手、目送,等待偶尔被召唤。孩子的天空是高是低,翅膀是软是硬,都将由他们自己的臂力和心力来决定。当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微小,他们的世界也会越来越广大……
-----------------------
我是一名家庭教育讲师、FLES心理讲师、家庭系统教育倡导者,我有两个可爱的宝宝,女宝11岁、男宝20个月,专注育儿、早教、心理、喂养与护理知识分享。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收藏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