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珂珂】今天想分享一下《刻意练习》看完一些后结合自己的思考,我觉得说的很对。刻意练习强调在“刻意”这两个字上,不能是那种“享受“练习的那种。以下是理论基础: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其实我对刻意练习感触最深的是我玩篮球。我从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玩了,只不过小学到大学这其中是断断续续的玩,没有集中精力时间的玩过。所以导致的结果是我现在还是菜鸟一个,但是我依然喜欢它。我之前也有想过为什么完了这么久水平还是那么烂,那时候觉得是自己打的太少了。于是有时间就去打篮球,半场或者投篮。但是自己的水平还是差不多。
直到今天跟一位篮球技术很高朋友一起出去打篮球。他就在刻意的练习篮球的基本功—运球。其实我也知道运球是很重要的,但自己没有很认真的重视过。然后朋友就说了他之前篮球技术也很渣,于是开始练习运球。从高二开始接触篮球,现在已经是技高一筹了。听到这,我都不好意思说我从小学开始玩篮球。朋友也说了,在经过一段时间刻意练习运球后,自己的运球技术得到提升,同时一些之前不会的动作因为自己基本功好了后也可以水到渠成。
自己事后认认真真的想了想,的确,之前我玩篮球只是半场和投篮,而我在进行这两项活动时更多的是娱乐自己,没有说刻意的练习过,所以才导致现在即使玩篮球时间长但是效率并不高。所以,刻意练习是非常必要的,今天刻意练习的第一天,加油吧小小珂
【day4珂珂】读《精进》
你是被动的接受新的知识,还是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先来解释下这两者:前者大致是指我们先定一个计划,比如说一个月内读完《精进》这本书,然后就实施计划,把其中认为好的记下笔记。看完之后,自己再整理笔记,或者画出一张思维导图。但是后者却是: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引导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前者占据中心的是教材,是已有的知识,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困惑,这样子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把外部的知识消化后搬到了我们大脑这个载体。这种学习中,知识在传递过程中的精确性,完成性是至关重要的,而学习者的心智,包括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方法,观念,困惑却可以被搁置。而后者的学习模式是“建构式”的,即知识不是简单的吸收进来,而是由学习者主动的构建,带着问题来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
其实前者的学习方法算是优秀的了,而后者对知识是一个全面的掌握。我的学习方法连前者都算不上。我先说下我对后者方法的理解:首先学习某方面时,最开始带着构建这方面知识体系的目的多看这方面的书籍,这其中也需要实践。进而构建好自己对这个方面的知识体系,然后带着问题去找资料,看书,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我自己根据作者写的内容思考得来的。其实这个知识点最初吸引我是因为他否定了前者那么好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我们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带着问题去看书这个学习方法。于是本能的觉得应该会有道理的,但是在我一边思考,一边把这个内容按照我的话来分享出来时我发现其实我们也不能否定前者的学习方法,只不过,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真的需要吸收后者提出的方法。起码,我现在是这么想的,可能这囿于我自己的认知、我现在的思维方式,知识体系还不能理解作者的观点。不过,过段时间,我需要重新读一读,看会有意外发现没。
大家也可以讨论讨论,如果觉得我介绍不清楚的话可以私聊我,我发原文。应该大家现在都睡了,明天也不迟哦。
【day 5珂珂】读《精进》
今天分享一些零碎的知识点。
一
其实之前我读一些学习方法类的书籍时候,看完之后梳理了下知识点,把我学到的知识点都罗列了下来。然后,我就想何不如直接百度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知识点,这样来的更快,是吧。但我后来又想,就这么简单得到的知识点多多少少有些干,很难理解。而,书本里面讲解这些知识点的例子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
这是我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然后,今天看到这本书里又讲到了另一个好处:其实书里的细节,特别是很金典的书里的细节都是作者花了大量心思斟酌出来的。我们不仅仅是理解它,更可以细细品尝它: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个道理的,这个方法是否可以用到其他的事物上。这就算是读书读出真味来了。
二
我们可以把我们学会的知识点,不管是任何领域的都可以运用到其他领域上来,把它当成一种动态的,可运用的、可以用来完成某件事情的技能。我的专业是IT行业,码农。之前听我的导师说她学习编程到一定程度后,看到生活中某个事物,某个变化就会想着怎么用算法实现它。现在,我虽然大二,我也会有像导师所说的那种情况,看到某种变化很炫酷就会想着怎么实现它,但我也仅停留在想的这方面,却还没践行过,所以还是需要践行。我觉得这就算是一种知识的转移运用吧。
另外,我现在真的觉得一字一句读书很有必要,特别是好书,经典的书。我现在是某个地方看不懂就反反复复多看几遍,现在想想之前看书的方法,那都不算是看书。其实,还是得感谢笑来老师哈哈。
【day 6珂珂】读《精进》
越读到后面,越来越发现这本书的精美之处。原先有些排斥这本书是因为觉得它并没有很经典,而且前面有些知识我都了解。但是,现在越看到后面越上瘾了,因为它提供了许许多多我并不知道的学习方法。也许之前我不看好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还没学会一字一句的阅读方法,没有看到有用的就有些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现在,我发现了它的美。
今天分享一个周密思考的方法。我们大多数人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一般会犯三个错误:1、一个是只看到问题的侧面;2、“证实偏见”可能对于某个问题我们想到了一种想法,于是便会想方设法的证实我们这个想法是对的,这有些盲目;3、对于某个问题囿于我们思维的限制,考虑的不够全面。若我们这样随便对某个问题就得出来了答案,显然是不够全面,不合理的。所以我们才需要进行深入思考。作者给出了两个方法:1、对某个问题先给个思考的大概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里思考。这样我们就能够掌握问题的全局,避免了我们思考的局限。2、对问题列举一个解决方式的清单,尽可能无穷列举出来,最后根据标准再进行精选。
对于这两种方法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前面的框架的构造,这源于我之前看了一篇我们学校学长面试经历的推文。当时学长面试一个产品运营的实习生。群面时,面试官就给他们出了一个营销的题目。刚开始他们一阵乱答,后来学长见势不对提出先给一个解决问题思考的框架,再在这个框架里决策出最佳解决方案。当时我看到这里的时候觉得学长好牛逼啊,这种思维模式都能想得出来。直到现在,我在这本书里看到这种思维方式了,这个技能我知道了,但还没get到,还需要践行。
所以,大神也不是天生的,也是可以练就的呀!
【day 9珂珂】读《精进》
今天,《精进》读完了。先谈谈我看完的最后一章。
最后一章讲了一个观点:成功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不是盲目从众。我觉得作者把这个主题放在最后一个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成功这是一个很泛的东西,所有那些速成的“成功”都不靠谱。作者放在最后来说就是想让我们结合前面几个专题所学的知识在成功的路上,在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路上践行。作者在让自己变得独特说了几个方法,但总结来说我觉得还是李笑来老师的那句话:正确且特立独行。
读完《精进》我觉得这本书讲的大部分还是干货,很棒的一个方面是作者在每个主题后面都给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但除了这些我们也要时刻保持思考状态。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