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twinsujs
本篇编辑 | 董小姐
插图来源 | 兜兜里的lose
当值编辑 | 玄鹤
陪伴郁友康复,一直是郁金香的心愿。郁金香陪伴者自2020年七夕节上线以来,备受郁友好评。百余名郁金香陪伴者,用他们满满的爱意和专业知识,陪伴数千名郁友走过了春夏秋冬。
现开设郁金香陪伴者专栏,郁金香的陪伴者们,将用文字书写他们的陪伴故事,有温情、有感动、有哲思,让我们在这里,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相遇....
别让攀比,盗走你的快乐
周三晚间共修的时候,上来一位妈妈。孩子已经复学,按道理值得庆贺。但妈妈又重新陷入了焦虑之中。她不断絮叨孩子复学以后精力不济,状态不好,和以前比起来如何如何,和现在的同学比起来如何如何……还反复追问我:什么时候是个头?
我们可能会花费很多精力和别人作比较,或者和以前的状况作比较,但请记住这句常被引用的话:“攀比是盗走快乐的小偷。“
比”字就是心头两把刀,比来比去,一把戳向自己,一把戳向孩子,伤痕累累,何苦?换句话说,与他人各方面作比较,只会招致对自己更多的不满。人不争,一身轻松;事不比,一路畅通;心不求,一生平静。
看上去是妈妈对孩子当下状态的不满意,其实是妈妈潜意识里不能接纳自己,妈妈需要深度疗愈的是完全没有安全感的自己。
我引导妈妈一边观呼吸,一边用手轻柔地环抱自己,感受在内心最底层,是否一直有一个缺口,它时不时把悲伤感和无力感带到我的生命中,提醒我们去注意它。
冥想结束,妈妈流泪了,她说她看见了那个无助的小女孩,失落地边缘游走、徘徊,她终于明白:自己有权利,也有责任去照顾好那个小女孩,牵着女孩的手,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陪伴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布置这个妈妈回家看《镜子法则》的作业。后来妈妈又联系我,她说通过这次体验,她才真正明白了外界只不过是自我内在的一面镜子,她之所以不满,是因为对自我还有很多不接纳。当一个人,不能接纳完整的自己,或者不能活出完整的自我时,便会把不满投射到外在的人或事上。
的确,外在的一切,皆是内在的显化。正因如此,才格外需要我们拥有应对生活重压与悲惨遭遇的能力,这是一项重要的心理技能。培养复原力,做孩子有力的臂膀
生活给我们的打击有大有小。每个人对“打击”的定义会因自身复原力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所以培养自身的复原力,是每个妈妈都需要践行的功课。这里的复原力,指的是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能引领我们从低谷中“爬”出来的力量。
复原力不仅是一种应对生活重压与悲惨遭遇的能力,也是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小打击的能力。找到复原力,需要我们改变“聚焦问题”的惯性思维。
不妨回忆一下,当时的我,是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的?那些曾经帮助你“恢复过来”的事件,也许就是激发你复原力的元素。
尝试把这些事情整理成清单,可以让你在下次崩溃的时候,更加有方法地照料自己,也会让你心里更踏实。
下面,我尝试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复原力清单。
一、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亲爱的读者,你是否知道:一种延长你的寿命,增强你的记忆力,让你更有魅力;还能降低你对食物的欲望,让你保持苗条的身材;既可以预防癌症和痴呆,也可以预防感冒和流感;并且能降低心脏病和中风发作的风险,预防糖尿病就更不在话下了;甚至能缓解抑郁和焦虑,让人更快乐的是什么吗?这就是“睡眠”。
健康的睡眠习惯能够增强我的复原力。经历了紧张忙碌的一天,睡眠能让我的身心都得到放松。超过十点以后我比较难入睡,且容易早醒。适合我的睡眠节奏是“早睡早起”,九点多入睡,五点多醒来,整个人都会焕然一新。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的睡眠节奏也不同,您可以留意怎样的睡眠让您有充电后神采奕奕的感觉,那就是最适合您的睡眠。
无论如何,睡觉都是第一大补,且能很好地提高第二天的工作效率。早起的时间可以让我更加高效,比如早上锻炼身体,写文章,哪怕出去买菜,河边散步,感受人间烟火……充裕的时光不仅让我放慢生活的节奏,更有利于我活在当下,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念,一点点地疗愈自己。
总之,一夜好眠后的你,能更从容地应对人生困境。二、给自己设定甜蜜区
心理学中说,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次重复的行为构成,也就是说,你重复美好,你人生走向也会重复美好,而如果你习惯性地重复痛苦,悲伤,人生的走向也一定是亦会如此。
因此,我们要学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甜蜜区,把自己喜欢的、开心的美好回忆都放进去,这样当你身处低谷时,就可以把它们拿出来给自己充电,疗伤。坚持关注事物积极的一面,可以再次建立起神经通路,这条通路将让你看到更多的积极因素。
比如最近,徜徉大自然让我找到自己的甜蜜区。校园里转转,看到柳色新,娇花艳,水波微动,春色美无边,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孩子,正舒服地躺在春天温柔的怀抱里。感受春天缠绕在柳条间的微风,感受春花竞相比美的烂漫,春和景明,去有太阳、有花的地方走走就是我的甜蜜区……
妈妈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培养这个习惯,多记录美好,多记录让你心情舒适的时刻,把它们收藏起来,等到你需要时拿出来回味。如果总是想着你的积极经验、优势和成功,你的大脑就会更倾向于关注这些品质,这些神经联系会不断生长和加强。有的妈妈或许会说,孩子不能去上学了,正常的生活都不存在了,哪有心情去甜蜜?
那么,怎么找到“甜蜜区”呢?1、当我们恐惧孩子无法上学的时候,也像一个脆弱的孩子蜷缩在角落里,害怕妖怪的到来。消除恐惧的解药是与他人建立联系(比如加入郁金香家长学校),帮助我们更好地获得慰藉。
2、积极的情绪与乐观的态度不仅让我们笑脸常开,还有助于身心健康,并帮助我们形成复原力,来应对困难。
3、能够和问题共存、能够和意外共存,而不总想着解决所有问题、铲平所有意外,接纳“暂时搁置某些问题,天也不会塌下来”的事实。
4、不那么要强,不再通过争优(包括自己和家人)而寻求绝对的安全地带,能够接纳自己的局限、也能看到别人的优点。
5、敢于依靠、能够给别人派活儿,不再总是一边忙碌、一边抱怨。
6、敢于慢下来和闲下来,不会因什么都不做而慌张,反倒能享受其中。
当一个人内核稳了、心定了,特别是妈妈,便能从内心发出动力,闲或忙,从心所欲,而不必总觉背后有一道不断挥舞的皮鞭,不必总想着应该做点什么去逃离危险、抵达安全之境的时候,那么恭喜你,你的内在小孩的安全感便一点点建立。
亲爱的妈妈们,真正的力量源泉,永远都安驻在我们内心深处。来自内心的力量,才是持续而稳定的,不因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流失。
要知道,身体只是灵魂的容器,只有斟满开心的灵魂,才会斟满一个开心的你。“不要等待别人来斟满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无私奉献。亲爱的妈妈,你要明白:自我牺牲式的付出,只会掏空妈妈,让妈妈变得焦虑、疲惫、劳累,无形中让家庭氛围变得负能量满满。
这不仅存在于孩子生病之后,很有可能在孩子生病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您都是这样满载负荷,一个快乐不起来的妈妈,他的孩子怎么敢快乐呢?或许,这也是孩子生病的诱因之一呢?三、直面恐惧让我们内心强大
妈妈们的灾难化思维让我们一直活得非常紧绷,但事实上,紧绷也并没有让生活变得更好。反而是我们活得愈加恐惧,恐惧就会愈发来敲门,这就是吸引力法则。
孩子生病,我们恐惧他们不能完成学业,孩子去上学了,我们又恐惧他们跟不上节奏,以后无法更好地生存……如果这样想下去,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妈妈们似乎都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和恐惧,怎么破?
打败你的通常不是恐惧本身,而是你对恐惧的恐惧。记不得在哪本书上看到过的一个让恐惧消失的办法:面对恐惧的正确方式应该是理智地、冷静地、相当专注地思考,直到恐惧变得熟悉。最终熟悉感会让恐惧变得平淡无奇,甚至无趣。
如果你发现自己长期被某些事情所困扰,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倍的、努力地去思考,直到恐惧感被消磨掉为止。如何思考呢?当你对一件事感到恐惧的时候,可以问一下自己:恐惧的是事情本身,还是你对事情的想象?
如果是事情本身,那解决事情的办法有哪些?如果孩子暂时上不了学,他是否在家里可以通过网络自学,或者挑选适合他的培训机构。即使孩子什么也做不了,那一定也是因为生病前的长期透支,需要有一个时间空间慢慢疗愈……当思想从恐惧这件事转变为如何解决这件事的时候,恐惧就会慢慢消失了。
如果暂时解决不了,不要使用蛮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隔山打牛,把力气花到自己身上来。您看,您殚精竭虑了那么多年,活得没有了自己,孩子也并没有因为你掏心掏肺地付出变得更好,反而是妈妈越努力越翻车。那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方向,更多地关注一下自己呢?
如果让你恐惧的是你对事情的想象,也不需要担心,这个时候只需要觉察到自己的恐惧,然后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恐惧也会消失。如果我们认定事情注定会有糟糕的结果,那么我们的恐惧和担忧倾向就会扎根并茁壮成长。如果我们心存感恩,并提醒自己事情不总是处于最坏的情况,我们的乐观情绪就会增加。这里可以参考《伯恩斯情绪疗法》十大扭曲思维,也可以系统地学习一下ACT接纳与承诺疗法。
很多时候,担心失去,特别是物质、荣耀、面子的失去,才是我们恐惧的来源。烦恼的根本,在于对万事万物的贪嗔痴。戒除贪嗔痴,方能活得平安喜乐……世事“无常”才正常,因为,万事都在永恒的变化中,“变”才是唯一的“不变”。
必须要清楚的是:您的恐惧,孩子无法承受,这就是“担心即诅咒”的真相,也是郁金香为什么一直倡导的“不担心”的原因所在。我们是上游,孩子是下游,先清理自己内在的恐惧,才是当务之急!一切令你恐惧的事情,面对它的那一刻,就是成长的开始……
爱孩子的前提,是善待自己
文章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想讲一个“关于失去”的故事。
一个卖瓷碗的老人挑着扁担在路上走着,突然,一个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但是老人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路人看到很奇怪,便问:“为什么你的碗摔碎了你却不看一下呢?”老人答到:“我再怎么回头看,碗也是碎的。”
失去的东西就要学着去接受,学着放下,毕竟很多事并不会因为你的悲伤,结果就会被改变。我们要做的,是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收回,回到自己身上,学会自我关爱,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奢望别人来爱自己呢?
唯有善待自己,我们才最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并给予孩子帮助。善待自己,去觉察自我的内在还有哪些限制,让自己没能活出幸福,活出真实,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唯有当你能活出全部的真我,才能够允许和接纳身边人活出他们真实的模样。
同样道理,一个孩子,最幸福的状态,就是活出自我的那一束光,璀璨得可以照亮整个世界,创造无限的可能,只因为,那是他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