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市场趋势分析,就从用户---消费者---入手吧:
1】对于发动机工作原理熟知的人群而言,混动应该是被看好的车型。其优势自然在于几乎无忧的续航方式,即可油、亦可电,充电方式也是消费增加续航。难点在于电池以及切换动力合理性上,本人苦恼过一阵子,依然在观望。
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人群占整个消费群体的的5%都不到。
2】对于第一辆汽车购置者而言,什么车型其实都是有吸引力的,这部分的消费潜力主要取决于于车辆本身的品牌、性能、外观等,是可以运用营销手段提高各自的销售比例,竞争不可谓不激烈,消费者也可以获得些让利,只不过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让利极其有限。
这部分的消费者大约占比10左右吧,不会更多,而且麻烦不少---大部分集中在车辆性能、促销活动的不合理等。
3】对于升级车辆的消费者,往往已经形成了固化认识,对于任何未知(新能源)的车型,基本都保持观望态度,真正改变车型的消费者绝对不超过半数。
这部分消费者是主力军,能占到30%甚至更多。
以上分析的消费者,分类并不严谨,仅仅是对于特定群体的分析,便以回答问题。
不可否认,汽车行业是在走精品道路,粗糙、野蛮的生产和营销,都会对品牌或者车型造成伤害,以某电车坠楼事件来讲,不仅仅是自己的品牌受损,对其他电车品牌也是有伤害的。
结合我国国情来说说:
1】停车位的拥挤已经不是罕见个别现象了,一二三线城市的情况都不大妙,说明了汽车消费的阻力不再以单纯的车型、性能论了,配套设施的完备性甚至比车辆本身更有促销资本,这自然也包括了新能源车的配套设施,更要注意的是,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都是政府行为,而不是来自企业,因此,政府促销是有潜力可挖的,但基于历史原因,老旧小区的建设相对缓慢,消费者自己能够考虑的。对于第一俩车的消费者而言,很可能会忽视这个很致命的问题---本来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却使生活陷入苦恼中,甚至会产生家庭、邻里的纠纷,影响到整个汽车行业的区域销售的盛衰。
2】化石燃料车型依然是让人最放心的车型。主要基于配套设施建设的完备性、汽车性能的稳定、消费者认知程度,未来10年,依然是消费者手中抱有量的主力,但随着政府的政策的倾斜,此车型销售前景大打折扣,情景堪忧,基础保有量还在,但上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3】原油依赖度的逐年提高,必将导致车辆消费本身,从动力来源车型上做出选择,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这个很复杂,关乎到炼油、化工、水电、核电、风电等等各个行业,包括了题主提到的氢能。总体说来,主要依据国家能源战略制定响应的产销发展策略。
想说的太多,还是直接给出自己的看法吧:
1】总体保有量应该与国家能源结构保持一定的关联性:
纯电类应该与传统化石类车型拥有最多占比,二者之和应该在总保有量的90%以上,未来10~15年,纯电一定是新能源车的主力。
2】混动、氢能等其他的新能源车型未来发展的空间有限,且持久。
3】本人不认为增程是能源型分类,这里就不讨论了。
4】汽车行业产能与消费基本饱和、甚至过饱和,产能扩大的风险日益加大。
5】汽车行业将朝着精品战略与品牌优势方向发展,新品牌的创立风险肉眼可见。
没了,没了,门前的车位没了,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