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世界的存在,不过是绝对精神的一种外化形式,他哪有什么物质本身的存在,所以,他哪有什么二元论的对立,他没有二元对立。他就是关于精神发展历史的一个一元论。
可是在这个一元论的过程当中,你发现他有二元论的影子,他不彻底,他躲躲闪闪的含糊其词地,在谈论着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因为存在是我们都能理解的概念,可是思维在这里意味着什么?
当我们能够把一个对象,看作是脱离了我们的思维活动,在我们的思维活动之外,我面对的对象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就自己给我设定了一个对象,也就意味着有一个二元论的存在。
所以,当我们用绝对的精神来把握对象的时候,或者说当我们把世界的存在,看作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形式的时候,你必然就会走向主客对立的二元论。
你不可避免的,就要涉及到如何来理解我们的绝对精神,或者叫思想活动,去把握所谓的实体或者是对象的概念,就是这两者之间如何达成一致的?
黑格尔给出了一个方式,就是说通过对思想的理解来把握对象,他所说的所谓的客观性本身,就是指思想所把握的事物自身。
因而,如果我们把理解思想的这种客观性,按照黑格尔的这里的说法,客观性应该是指这样的内容,首先思想本身是具有能动的普遍性。
换句话说,普遍性规定了客观性,当一个思想是普遍的时候,其实我们就是在说这个思想是客观的。这样的客观性,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或者是表象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感觉跟表象,是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的,我们每个人形成的表象是不一样的,但是,形成的思想却一定是相同的。
比如说,当我们形成一个观念的时候,这个idea,这个idea一定是指我们都可以共同理解的某种想法。他不是讲的柏拉图意义上的opinion,柏拉图给出的opinion,是我每个人个人的想法。柏拉图给出的idea,是我们所有的事物共同具有的形式,所以,idea也叫做form。
它是所有的事物共同具有的一种形式。在今天是不能这个是柏拉图所说的概念。在今天在黑格尔所给出的语境当中,这个idea是概念。由于概念本身它可以构成我们一种普遍的知识,概念本身可以表达思想的普遍性,所以,这样的概念就一定是客观的。
所以,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最后一部分,谈到精神到绝对精神过程当中的时候,他就专门谈到客观精神,客观精神就是通过客观的概念表达的精神。而客观的精神其实是指首先是指概念的普遍性。
第二个特征,当我们能够理解这种思想的特征。是指思想本身就是对事物的一个反思的过程。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在黑格尔的哲学当中,它有两个概念是比较容易混淆,但是,它们两者之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概念就叫辩证,一个概念叫反思。
辩证是反思的方法,而反思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就是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处理我们所有的思维活动,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我们面对的困难,面对的问题。
但是,反思这种方式,它却是我们用来处理思想本身的一种方式。它是把思想作为对象,来进行思考的方式,把思想本身作为对象就叫反思,他不再把对象作为反思作为思想对象,而是把思想本身作为对象。
所以,我们经常说,黑格尔哲学给我们提供的哲学的一般概念,就是叫对思想的反思,或者叫思想的思想。
所以,我们经常说为什么我们今天大多数的哲学家,特别是中国的哲学家,我们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黑格尔哲学的阴影,就是我们对哲学的理解,基本上还是在反思意义上来理解哲学的。而不是在经验的意义上,或者说不是在纯粹现实的实践的意义上理解哲学的。
其实在从古希腊一直到近代哲学都不是这样。德国古典哲学,我们既是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最高峰,但同时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西方哲学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
最高峰可以理解,为什么把它理解为特殊的历史阶段?
就是因为德国古典哲学,它使用的概念和方式,它理解哲学的方法,与整个西方哲学传统截然不同。因为整个近代的哲学,从在德国古典哲学之前,它们都是以对事物的理解来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只是到休谟那里,才把哲学的对象理解为观念。
但是,在那之前几乎都是把对事物的一种认识的结果不作为一个概念,而作为一个事物存在的方式,来加以理解。所以,在整个的康德之前的近代哲学里面,所以,为什么它们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几乎没有一个职业的哲学家。
但没有职业哲学家,并不妨碍哲学家们的思考。因为现代大学,是在16世纪末17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也就换句话说,在那个时代,我们才能够看见专业的研究者在大学里面讲哲学,研究哲学。在之前的哲学家基本上都是在从事着各种经验活动的人,它们都不是只从事,专业的从事哲学研究者,洛克、伯克利、霍布斯,笛卡尔,斯宾诺沙,你随便点些哲学家,没有一个人是专门的哲学家。什么叫专门,他不干别的,只考虑哲学问题。
但是,没有一个哲学家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如此,虽然我们讲亚里士多德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是,他本身是一个科学家,他首先是个科学家,只是科学做完了以后觉得没事干了,考虑一些科学之外的东西,搞了一个形而上学,但他的主要兴趣,并不在形而上学,主要现在还在科学上,是对自然奥妙的解释。
我们今天把它解读为伟大的哲学家,说他的哲学高于科学,那是我们今天对科学跟哲学的关系的理解,把它解读为了一种真正的哲学意义上的科学,这是我们今天的解读方式,但他当时的主要工作,还是从事一个对自然的拷问,对自然理解。
所以,培根开始他就说,我们要读自然这本大书,知识就是力量,这个知识讲的是对世界的理解,而不是对观念的理解,而不是对概念本身的研究。
那是从康德开始,才能够真正的沉下心来说,我们现在要做的以往的科学的道路都被一些幻觉所堵塞了,都被一些谬误所阻碍了,所以,新的科学大道就应该重新开启,新的科技大道,就是把所有以往对于哲学的理解全部摧毁。
而重建新的哲学大厦,这是康德的工作,所以,它叫哥白尼的革命。
哥白尼的革命就是转换了视角,说我们原来都是把自然界看作是我们外地的对象,所以,人都是围绕自然界传的。
康德说,不行了,到我这开始,所有自然界的活动都要为了主体转,因为地球都是围绕太阳转的,人就是宇宙的中心,所以,所有东西都要围绕着人转。
所以,这样整个的哲学的思维方式彻底的改观了。
康德的哲学开启的整个德国古典哲学,其实是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让黑格尔之后的哲学,又回到了可以说又回到这之前的近代哲学传统。
所以,为什么叫它是经典的(classical)?
你想都成为经典了,它就不再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它都已经成为经典了,你要跟西方人讲,我在读classical,那就说明你根本不是在跟当代人对话,你是跟古代人对话。
其实19世纪这些离我们很近的非常近,远远比古希腊还要近,至少比古希腊今年不知道多少倍,但是,为什么把德国的这些叫classical,而不把近代哲学叫classical,而把近代哲学叫Modern就是当代的,就是现代。而classical就是过去的古远的,它离我们太远了,你根本是可望不可及的,这个东西你只能看,你不能摸的摸不着的,够不着的。
所以,你只能当神给他供起来的,你不能够当我们实际生活当中的一个榜样,谁要像他那样做是做不到的,就像我们今天可以学雷锋,雷锋是可以做到,因为雷锋是我们生活在现实中,但是,你要是学一个古代的人,比如说,像孔融这样的人,你是看不见的,你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来理解了康黑格尔的哲学,我们就知道,其实黑格尔哲学所给我们提供的关于哲学反思的思想的反思的这种特征,恰恰在我们今天特别在中国哲学里面,我们是大量的使用反复的讨论。
这就是黑格尔哲学对当代的意义。就是说我们认识到reflection,如何成为哲学的本性,这是来自于黑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