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是我很早就想去的地方。普陀山在浙江省舟山市,属于宁波东边的舟山群岛。虽然最近两年多次去宁波出差,但一直没有去普陀的机会。这次元旦凑了几天带母上大人出来晃悠,她比较信佛,所以,正好去普陀山看看。
1
先列一个简单的行程。
去普陀山,最方便的当然是飞机,从北京过去的话,到天津坐飞机比较合适。但出发当天,京津地区雾霾严重,机场关闭,只能改坐火车,也改了行程,先到杭州,在杭州逗留了两天再去了舟山。舟山群岛和宁波隔海相望,舟山没有火车,所以除了飞机,去舟山必须从宁波坐汽车,宁波火车站广场边上的汽车南站有很多去舟山的车。
从宁波跨海的时候,我很是震惊了一下,跨海的金塘大桥长有二十多公里,车高速开也得开半个多小时,非常气派。我当时发了个朋友圈定位了一下,有个校友留言说,她当年开车过这个桥,感慨浙江人钱多。她比较信佛,不用说也是来普陀山。过了四个小岛,到第五个岛就是舟山的市区了,岛的西边是定海区,东边是普陀区。连接这五个岛和宁波的这条高速路叫舟山跨海大桥,非常舒适的一条高速公路,全长四十多公里。
过第五个舟山岛,往东第六个岛是朱家尖岛,普陀山在朱家角岛的北面,去普陀山需要在朱家角岛的北部渡口坐渡轮过去。普陀山上有酒店和农家院,但因为不熟悉情况,所以没有选择。舟山岛东南部的沈家门一带是普陀区的中心,比较发达,如果初次来或者对舟山不太熟悉,住在这里比较合适。从宁波来的大巴最后一站就是普陀区,这里去普陀山很方便,公交车或者打车十分钟就可以到渡口。
刚到舟山,一个高中同学发来信息,说上次见面的时候想送我一本圣经,结果忘了。我去年九月底去南京出差还去她家吃饭来着。她说要传福音给我,我一看,这是看到我去舟山拜佛,要拉我入基督啊。我说这也是善果,看来缘分不够啊。她问我是不是信佛。我说也不算,但是一直比较感兴趣,普陀山一直想来,就找机会来了。
2
关于宗教和信仰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就我自己而言,我这个人杂念比较多,很难算得上某一派的信徒,但我对宗教很感兴趣,也很尊重。一般遇到寺庙或者道观,我都会进去拜一下,然后放点香火钱。当然寺庙去得最多,因为佛教确实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精神崇拜,包括身边的很多长辈和朋友,都程度不一地信佛和拜佛。佛教讲求结缘,讲求普度众生,几乎从不拒人千里,这种接触和体验是友好的,哪怕你不是信众,也不会遭排斥。而道教则有所不同,道教讲求清修,更偏向出世,往往带着一股神秘感,很多道观进去都看不到什么人,不少道观甚至高门紧闭,再甚者进去就要给你算命,然后收钱,这多少都让人对道教有些敬而远之。而我们最常见的道教崇拜就是土地和财神,这其实还是偏实用的。教堂去得少,因为不是教徒,但出门的时候,遇到一些特色教堂,还是会去看看。
宗教关乎信仰,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文化,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不管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还是舶来品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国落地生根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必然要和中国本土的文化相结合。
曾在贵阳南面青岩古镇的一个天主堂门口见过这样一副楹联:“两大包罗统属一元开造化,群生普仰并无二帅可钦崇”。教堂刻楹联是很少见的。在我看来,这副傲气十足的联直接影射不到百米外的基督堂,表明自己舍我其谁的基督正统身份。这副联据说是康熙所题,西南地区也有其他天主堂在用这幅对联。康熙年间是天主教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据我判断,康熙肯定也对当时西方基督教各派的分裂和改革有所了解,他赠这副带攻击性的联,可能是为了表示对在华天主教徒的嘉勉和恩赐。而当时基督新教成形不久也尚未进入中国,写这幅对联,也合情理。
从宗教里透出来的文化,让人很感兴趣。
人活在世界上,都要面临两类问题,想和做,具体点就是如何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如何和自己相处、和他人相处、和世界相处。用哲学的话说,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我看来,宗教其实就是解释这两方面的问题,这是一切宗教的根本。
如果你自己对这些都想得很清楚,没有什么困惑,知自己怎么过,有自己的套路,那挺好。如果不清楚,宗教会给你解释,是否接受或者了解,也全在个人。大部分宗教还是向善的。世界上教派很多,很难区分对错,但是人活着有时候就是活个明白,觉得哪个派别解答了你心中的疑惑了,让你心里舒坦了,你可能就会倾向它多一些,它对你就有了指导意义。
言归正传,继续说普陀。
3
从沈家门到朱家尖岛坐船,需要通过观音大桥,这也是个很气派的桥,开车得好几分钟。出租车师傅说,本来这个桥是单行线,但前几年普陀山出资修了另一条道,就成了双线,但他们要求改名为观音大桥,所以桥头可以看到写着观音大桥。相信修桥的不少资金肯定来自信众的香火钱。
渡口的码头及游客中心是一片很有特色的建筑,造型仿布达拉宫,色调是灰白的简洁风。到普陀山的船票是25元,船程不到十五分钟,船很多,人满就走。我之前曾问出租车司机,为什么没有修到普陀山的桥,他说普陀山没有那么多地方修停车场。这倒在理,一旦有桥,那过去的车绝对会非常多,这将给普陀山造成极大的压力,它必须建设诸多设施来满足驱车而来的信众和他们的车,这对一个海上的佛教圣地来说是很不合适的。而有海阻隔则会减轻这种压力,也天然限制了人流。
而乘船过去也多少彰显着一种佛理,佛渡有缘人,但与佛结缘也是需要努力的,渡船拜菩萨,正是彰显了你与菩萨结缘的决心。提到观音菩萨常会说慈航普渡,也许坐船多少能体会到自己成为受菩萨慈悲而渡的众生的感觉,而彼岸正是佛国。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灵山时,接引佛祖用无底船接他们渡河,过了那条河,就算是成正果了,而同时唐僧也脱了凡胎。渡,在佛教中往往有很深刻的含义,这种意象是驱车给不了的。所以,虽然不大方便,但,普陀山还是别修桥的好。
普陀山的门票是140元,这是淡季,旺季更贵。只要上岛就是这个价钱,如果去各处,还会单独收费,不过价格不高,比如几个大庙都是5元或者6元。这种收费方式我觉得不大妥当。因为大部分游客肯定是要去几个主庙的,他们需要买了总票,再在各处买一次票,去完这几个地方,一天基本就结束了。总票当然包含一些免费的景点,但一般人也就待一天,去不了那么多地方,除非住岛上,否则票不能在第二天再使用。如果第二天还想看其他景点,你需要再买票,以及来回的船票。所以,对不在岛上住的游客来说,这个价格是偏贵的。如果想领略全岛,最好是住岛上,当然住宿价格肯定会高,而且房间肯定也比较紧张。所以,窃以为总票价格应该降低些,几个主庙的价格可以升高些,区分开景点的层次可能更好些。
4
普陀山是佛教圣地,因为独立在海上,所以号称“海天佛国”,岛上寺庙众多,也称“震旦第一佛国”。其中,普济寺、法雨寺和慧济寺是最大的三个寺,因为时间有限,只去了普济寺和法雨寺,两个寺里面最大的殿里都是一尊很高大的观音像。这和一般的寺庙不同,一般寺庙的主殿都是供奉佛祖的大雄宝殿,而这里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所以主殿是供奉她的,彰显她的主人地位。
观音菩萨也叫观世音菩萨,因为唐代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所以叫观音菩萨。据说她有佛果,但为了发起一切菩萨一齐济度众生,使众生安乐,所以就以菩萨形象出现。发宏愿要济渡众生,这让观音菩萨在众多神佛菩萨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受中国甚至是东亚东南亚信众崇拜的佛教人物,她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世人所尊崇。
佛教进入中国并且要立足,必然要中国化,观音菩萨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们现在看到的观音菩萨多是女性形象,其实她最初是男性形象。后来传说有个国王的女儿妙善公主,为了救她父王而献出了手和眼,于是她被认为得道而幻化为了观音菩萨,最终她成为了最被中国人认可的观音形象,唐宋以后,观音菩萨逐渐以女性形象出现。可能女性温柔善良的形象更容易让人感受到慈悲为怀,就像母亲慈爱儿女一样。传说因为公主献出了手和眼,所以佛给她千手千眼,寺庙也常会见到千手观音。当然观音的形象很多,在普济寺圆通宝殿的两边,有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指她为普度众生,根据不同情况,所现的三十二种形象。法雨寺观音殿外挂着个匾额写着“勇猛丈夫”,看起来有些突兀,但观音最初是男身,《华严经》提到“勇猛丈夫观自在”,(这里观自在指的是观世音菩萨),所以殿外挂这个匾是有来头的,而且这说明观音菩萨最初的形象可能比较威猛。
供奉观音的殿叫圆通殿,因为观音在《楞严经》中解释过“耳根圆通”,所以她也叫圆通大士。佛或者菩萨都有和自己相关的法门名号,供奉他们的殿也往往有讲究。比如大雄宝殿,供奉的肯定是佛,一般释迦牟尼居多。曾去过福州市里一个很破的庙,叫石塔寺,里面就一个殿,上面的匾额居然是用开店铺的装潢材料做的,但也写着大雄宝殿。虽然很山寨,但规矩不能坏。又比如,大的寺庙的第一个殿天王殿,供奉的肯定是弥勒佛,然后背后是韦陀,两边是四大天王。
说到弥勒佛,不得不说佛教的崇拜体系是非常复杂的。比如常说三世诸佛,一般分别有时间上的纵三世佛和空间上的横三世佛。纵三世佛是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释迦摩尼佛是现在佛,他的前任是过去佛燃灯佛,他的接班人是未来佛弥勒佛,但弥勒佛现在还不是佛,所以也叫弥勒菩萨,弥勒佛的道场离普陀山不远,就在宁波奉化溪口镇的雪窦山。而横三世佛是中央释迦摩尼佛、东方药师佛和西方阿弥陀佛,他们各自又有两位胁侍菩萨分居左右。其中,西方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菩萨分别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他们仨号称西方三圣,主管极乐世界。
唐代有个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观世音菩萨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洋面受阻,他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留下佛像供奉,该处就叫不肯去观音院,这开了普陀山供佛之始。虽然后来该庙迁到山上成了主庙,但原址还是建了个不肯去观音院,就在海边。这个庙规模不大,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长廊上有日本的33个寺庙在这里供奉的观音像,形态各异。这个倒是有意思,当年观音菩萨不肯从这里去日本,普陀遂成观音道场,而日本佛界可能因此而很认可普陀山观音菩萨的地位,都来这供奉观音像。
当天下着不小的雨,雾很大。坐船过去的时候,只能隐约能看到对面有岛,这让我想起白居易《长恨歌》里的两句诗:“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而雨雾中的普陀山,确实像人间仙境,虽然是冬天,但是山上郁郁葱葱,道路也很舒服,环境非常好,空气非常清新。母上大人直呼:真是神仙待的地方。除了佛教崇拜,普陀山本身也是风景胜地。虽然是淡季,而且天气不好,但来的人还是非常多,这足见观音菩萨在中国人心中的至高地位。据说做法会的日子,连南面的朱家角岛上都是游客爆满。普陀山东南面有个小岛叫洛迦山,也有寺庙,也是传说中观音菩萨修行的地方,西游记里经常会提到。
虽然去普陀山费了些周折,天气也不好,但与菩萨结缘当然需要克服困难,这倒是件惬意的事情,真经难取嘛。而不论人多人少,佛像菩萨像似乎总会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妙相庄严”。我感觉我有机会还会再去的,毕竟岛上的好多地方还没有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