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兰特研究中,科学家曾经设立过一个“人生赢家的10项指标”。除了获得名利之外。还包括较小的心理压力,在工作情感和业余爱好方面收获成功和幸福感,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拥有幸福的婚姻,与子女之间保持亲密联系。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访者未必能拿到高分,但是他们在跟踪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人生中有很多变量,所以要对幸福的人生下结论,就必须充分考量这些。戈弗雷·卡米尔的故事很好的证明了这个变量的重要性。
1938年,他开始加入格兰特研究。这个高个子、红头发、举止得体,致力于学医或者从政的男孩,看似正常实则是一位深度抑郁症患者。最初他得到的结果是最差的E级,人生看起来一片灰暗,但是到了晚年他却得到高分成为受研究对象中的前25%。之所以在他身上发生了如此巨变,完全得益于戈弗雷·卡米尔终其一生都在不停寻求爱的力量。
卡米尔的家境优渥,父母都属于上层阶级,但是两人的社交能力都比较差,而且有着近乎病态的多疑。这让得不到关爱的卡米尔经常通过频繁看病以期得到关注。直到大三的时候,连最温和的医务室医生都不耐烦地恶语相向,周围的人也与他越来越疏远。卡米尔的成绩不好,也不擅长运动,显然大家都认为他不属于成为人生赢家的那种类型。
直到35岁他经历了人生的巨变。因为肺结核,他在一所退伍军人医院度过了14个月。但就是这段住院的经历却让他感到了安全感。他觉得在病床上躺着的这一年,做了许多自己喜欢的事,最主要的是医院里的人都非常关心他。出院以后他结婚生子,事业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卡米尔应对问题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当情绪波动的时候,他就会选择转移注意力。并且花大量的时间去做一些为他人着想的事。
由于自身的特殊经验,他在波士顿开办了一家专治过敏失调的大型诊所,40岁以后他变得更懂得照顾别人。作为一名医生,他更喜欢去探寻病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帮助。在付出了大量情感和精力以后,也得到了别人的肯定。他的女儿评价自己的父亲天生就是具有付出能力的人,因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他开心得就像一个5岁孩子在玩游戏。
卡米尔自称在孩子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特别是无私的爱。退休以后他重返教堂,努力把自己的关爱传播给他人。30岁之前他的处事方式是自我为中心,处理情绪的方法就是频繁就医,寻求帮助,50岁起他变得为别人考虑,务实,宠辱不惊,这些都成为了他幸福的要素。
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没有走到终点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对于成年人来说找到内心的所谓防御机制,把它换做一种不排斥爱的处事方式。“幸福只是马车,爱才是拉动马车的那匹马……”这可能就是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