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六证讲的是六个次弟,我们要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它处处紧扣入世,最后的落脚点是要在现实社会中发挥作用,切已体察或上琢磨,形成一种行动反射,才能最好的助力自己,达到正己化人,修已以安百姓的作用。
回顾原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比方说,“知止”,怎样树立愿景呢?你可以考虑先确定目标,先参考六证的下一个字“定”。无法树立人生愿景,除了个人心性不定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往往有两个。一是方向不明确,二是没有自信心。
当前一个修行的境界你搞不定的时候,你可以参照后一个境界。当你的愿景树立不起来的时候,你可以先“定”,先树立目标,使自己有一个稳定的前进方向,然后愿景会逐渐清晰起来。
如果现在连人生目标也不有,就要注意了,那是因为你太浮躁了,这个时候你应该使自己沉下来、静下来,恐怕是玩得太野了,好好静静心吧,就是参考定后面的“静”字。
如果心静不下来,就要参考“静”后面的“安”字,那你现在需要安心,通过自己的调整使你的心稳定下来。
如果现在心安不下来,可以参考“安”后面的“虑”字,试着去思考去学习,在心乱的时候试着想想问题,哪怕想家里缺什么,缺什么调料,开动脑子去想事儿,通过虑,能使你安。
如果事情想不明白呢?参考“虑”后面的“得”,先做做看。邓小平说的名言:“摸石头过河”,就是摸着干,干着看。
总之,六证后面的字,能促进前面的字,这是方法,修行的方法。
怎么修出止,可以靠定。
怎么修出定,可以靠静。
怎么能修到静?可以靠安。
怎么能修到安?可以靠虑。
怎么能修了虑?可以靠得。
当你能静下来思考,不受情绪左右做规划时,不会因忙出错,践行“虑”后的规划,那么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六证,就是六个步骤,六个次第,六个层次。
这是儒家思想非常关键的六个字,通过这六个字,达到一个完整的轮回,从混沌走向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