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叮咚:
明年的四月,你就年满57岁了。经历了而立、不惑、知天命的历练,度过了50之后的人生下半场的“七年之痒”、年近耳顺的你,变得更加从容不迫、包容淡定了。好像听到了那时的你,叮咚作响的脚步声、柔美和缓的吟诵声,看到了那时的你,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首先是你的本职工作的讲课声和藏蓝色。辞去职务已近一年,你迅速进入专心教授的角色之中,清心、净心、安心地钻研你深爱的学问,专心、专注、专职地履行高校教师“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神圣使命,立德铸魂、靶向发力,总结《警务心理学》和《公安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的授课经验,寻找“好人”与坏人“的异同,融入网络教学、课后拓展的丰富形式,怀着不泯童心,带着赤子之心,引千道清泉,学百家之长,针对学生心态,借鉴团训方法,每与学生一起,自己就焕发了青春,映出了芳菲,传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点燃了热情。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在职教学,也有了自己擅长的几个专题。给在职人员上课,更多了些共鸣点和共识处,更善于变复杂为简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讲求实效。科研方面,你终于完成了部级立项课题,出版了自己的书。年近退休,做完这些,更加坦然安心,可以去除功利心,多做科普文,宣传心理学,温暖众人心。
其次是业余的音乐声和浅粉色。你的老人已有安度晚年的安顿之处,女儿也敬业乐活不必操心。这是你几十年尽心尽孝用心培育的善果,你可以欣欣然接受了。你终于不用天天去遥远的学校坐班,校内无课的时候,你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每天,早早起床,认真地吃好营养丰富的简餐,在小区院里活动一会儿,安然地坐在南窗前大大的茶台式书桌前,泡上一杯热茶,开始冥想、备课、读书、听音乐、哼首歌。为防中老年痴呆,高兴了,背几句诗词或歌词,吟诵一下“心经”、“大学”、“黄帝内经”,或者,从头到尾地背诵《心理学辞典》也是件很好玩儿的事情呢。当然,你好像没那么悠闲。因为,更高兴的是,你会经常录播音频视频微课,每天都要写公号小文章。你忽然发现,写作、为人与吟茶一样,得先种茶、选茶,根据不同的季节换茶,还要烧水、泡茶、品茶。真我时刻,手执香茗,心素如简,人淡如茶。淡名利、淡荣辱、淡诱惑,虽无蝶来,清香依旧。谢绝繁华,回归简朴。可两人成友,多人成饮,畅所欲言;也以独自品饮,闻香悟道,独立沉思。朝阳中、正午后、夕阳里,沏一壶茶,让回忆渐渐退去。品一杯茗,寻一种淡然的心境,让灵魂如缕缕茶香,袅袅升腾。用多种润心之法,亲身实践,再向外播撒。与同事好友家人邻居互帮互助,与心理协会的好友们和网校的同学们真诚合作,交流畅谈、快乐相伴,学人之长,补已人短,念人之功,容人之过。针对不同的需求,综合应用心理学的绘画、音乐、舞动、卡牌、人偶、曼陀罗、合作对话、本会团体,等等,灵活多变,化繁为简。那时,用的不只是心理学的技巧与方法,更是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那时,是真正的学、做、研、教、写、心理成长“六位一体”,做到“品德高尚,人格健全,专业过硬,知行合一”,“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的人因心理学而受益”。
那时,生命如交响乐,少了幻想曲、随想曲和狂想曲,多了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圆舞曲;人生如大写意,呈现出贯穿于画面形象中的内在气质和生命节律。人生下半场,刚刚开始,更加柔美优雅自在、用心、入心、随心、清心……。
谁道四月芳菲尽,吾言梨花始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