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充满智慧的哲人,
一个困顿迷茫的青年,
两人开启了不同的辩论与对话,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就以这样的对话方式,贯穿了全书,本书很多人都听过,但认真看过的人,并不是很多,
大多都是被书的名字,被讨厌的勇气所吸引,
其实这本书,更像一本关于改变的勇气之书,被讨厌的勇气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做自己的勇气,面对未来的勇气,改变生活的勇气,爱的勇气,
多年前,自己读过这本书,没啥感觉,不过有了一定阅历后再重读,感概很深,启发良多,分享一些东西给大家,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1)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很多人常常不满意现在的生活,
觉得生活很糟糕,不容易,赚钱不多,生活也没什么意义,
还总是喜欢与他人比较,想要变得更好,
想要改变,变得更好,表面上看,似乎下定了决心去改变,
可实际上,刚改变两天,遇到点困难,立马打回原形,回到过去的生活习惯,
然后对自己说,哎,还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
但背后的心理动机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很多人其实都是下定决心“不改变”,
嘴上说着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有多不便,实际上,心里知道,
一直保持现状,虽然也有痛苦,但是对生活最起码轻车熟路呀,都是在自己的掌控中呀,不用费多大劲,也省心,
相反,一旦改变,不仅要面对改变自身带来的痛苦,还要面对新的环境和事物,充满着不确定,恐惧和不安,还不如不改变呢,自讨苦吃,
看,很多人都是这样子,下定决心不改变的!
想要改变,第一步,还是要有勇气,打开了勇气之门,才有后面的一系列改变。
2)解决人际烦恼的根本方法——课题分离
大多数人都会被人际关系所困扰,
甚至可以说,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人际烦恼,就属恋人之间,还有原生家庭的问题了,
恋人之间,最容易出现边界的问题,热恋中的男女,常常分不清,你和我的区别,
因此,常常容易把本属于对方的错误和行为,放到自己身上去承担,让人很纠结,搞不好,还容易被PUA,
其实,再亲密的两个人,也要有一定的边界,更要分清楚,自己和对方的课题,
所谓课题分离,就是要明白,哪些是对方的课题,哪些是自己的课题,自己只为自己的课题负责,并且与别人没有太大的关系,
别人的课题,也不要强加给自己,
唯有如此,你才不会总为对方的事情买单,或者觉得对不起对方,关系才能更加的长久。
原生家庭更是如此,父母是父母的事,你是你的事,不用太干涉家人,也不用总是替家人去背锅,
人生要不断地为自己的课题负责,同时该拒绝就拒绝,
这本书之所以叫,被讨厌的勇气,就在于此,拒绝别人的课题,难免被人讨厌,
但是呢,却是不得不走的,摆脱不必要烦恼的路,
毕竟自己的感受,更重要,不是吗?
3)原因论还是目的论?赋予过去以意义
什么是原因论呢?
拿原生家庭来说,你把自己的一些特性,比如内向和自卑,都归结于原生家庭的原因,是过去塑造了你,决定了你,
这个是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学家认为的原因论,对吗?
也对,但是可能有一些片面,为什么有的人,一样的家庭环境,人家却不受影响呢?
那什么是目的论呢?
也就是,你内向自卑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避免更多的社交?还是说证明自己是弱者,不与他人竞争,失败了也很正常的理由,
总是有一定的目的的,这种目的论,就是本书的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之一。
其实过去发生什么并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看待这个问题,如何赋予经历以不同的意义,
塑造好的意义,坏事也能有好的影响,塑造坏的意义,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4)接纳自我,甘于平凡的勇气
说实在的,人的野心和梦想,随着年龄,大多都是在不断地减少,
尤其是进入社会后,
要学会接纳自己,知道自己什么不行,自己怕什么,接受不了什么,
做的不好了,就承认自己不行,做的好了,就要认可自己,再接再厉,
做真实的自我,
要甘于平凡,平凡而不平庸,自己赋予自己的生活以意义,
把聚光灯打在自己的身上,活在当下,
接受平凡并不容易,要打碎自己的一些幻想,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气。
其实,《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和他人,
勇气很重要,
有句话说的好,恐惧来敲门,勇气去开门,打开门,门外什么人也没有,
希望大家一直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这里是常青的成长之路,觉得不错的小伙伴,记得点赞关注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