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家庭关系教育的启蒙。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第二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的。
本课包含了四个板块。“我来到我家”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从而巩固自己与家人的亲密联系。绘本故事《我和弟弟》讲述了一个双胞胎家庭中兄弟相伴成长的故事,体现了家庭中的手足之情。“我的家人”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家庭伦理关系。教材上的家庭结构关系图以树为背景,隐喻三代家庭关系。“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旨在从相貌、性格和做事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和家人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家人的故事”重在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关心家人的一种方式。教材上中学生之间的讲述涉及奶奶和叔叔,暗示“家人”不必局限于三口之家,也可以是大家庭的所有成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自己出生时家人的心情和故事,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形成积极的家庭关系体验。
2.完成树状家庭结构关系图,初步认识家庭结构,知道家庭成员的称谓,并体会一家人就像枝繁叶茂的大树,每个人都很重要。
学生对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关系较为熟悉,能清晰的判断出上述的家人关系,但是对于伯伯、叔叔、舅舅、阿姨和姑姑的关系就很不清晰。在播放《家庭礼貌称呼歌》及进行知识点讲解后,让同学们为互为小老师进行出题,考察其他同学。
教师要求学生在出题前提出几点要求:
并给出5分钟的时间进行独立设计
在103班时,学生在设计题目如下。这时我及时调整策略,改成对学生出的题目进行评分,全本同学对该道题的评分为5.6分,同学们对学生的字迹和题目内容予以鼓励,但是没有把握选择题的出题要求,所以需要适当减分。
以下为108班学生设计的题目:
通过学生互相考察,学生基本掌握了家庭关系之间的内容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