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和K是班里仅有的两个男生。
他们不是老师眼里的优秀生,都不爱学习,经常旷课,即使来上课,也常常是俩人躲在教室最后面的座位上,玩手机,悄悄说话。D说话不太礼貌,我常常怀疑是因为语言不通,我们和他之间只能用英语勉强沟通,K则从来是一副你说你的、我自岿然不动的神态,一百个不为所动。
学生时期,我向来不是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不聪明,成绩不够好,不太听话,性格有点古怪。所以,D和K除了让我感到困惑,也让我同情,因为我觉得自己也曾是老师眼中的他们。
不过是十八九、二十多岁的青少年,是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他们今天的样子?他们又正在经历着些什么呢?
一个人成为我们看到的样子,一定是有原因的吧?出身的阶层,家庭的氛围,父母的人格和教养方式,家庭和社会的变故,恰好碰到的交往群体,……都会成为塑造一个人的力量。
理论上讲,一百分的家庭、父母、环境和机遇恐怕少而又少,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遭遇不太正确的对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甚至创伤,这些阴影和创伤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成为塑造其个性特征的重要力量,比如暴力、怯懦、自卑、冷漠、乖戾、自私、自大、傲慢、封闭、虚伪……。即便是没有阴影和创伤,在宠爱和保护中长大,同样会给其性格带来缺陷。这些恰恰是真正的人性,又有谁没有人性的阴暗呢?
所以,谁的父母是完美的?谁的成长是完美的?谁的性格是完美的?谁的品德是完美的?怕是极少吧?大家只是不同而已。
不够优秀,应该是一种不幸吧?
另一个问题,在整个人类群体中,我们自己足够优秀吗?如果像考试一样,评一个分数,我们是多少分?还是让上帝来裁判吧。我们只是比不及我们的人更优秀些,而在那些更精英的人眼中,我们是什么?“笨蛋”?或许吧,虽然我们自己打死也不愿承认,而且感到愤怒,然而,事实可能真的如此。
还有,优秀的标准是什么?听话?顺从?上进?努力?高智商?还有其它的吗?优秀的标准是唯一的吗?
还有,还有,是否不优秀的生命就没有意义?或者,越优秀越有意义?就如商品的价格?
每一个生命都是偶然和被动的结果,而心灵是个黑箱,幸运的话,大概能够碰到打开这个黑箱的钥匙。我们和这些异域的孩子只是萍水相逢,语言文化上的障碍,无法有更深的交流,很难真正了解他们。
只有同情,给不优秀的学生,给不优秀的我们,给残缺的生命、残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