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鲁滨逊漂流记》应该也是一本被大家谈烂的书。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就选了《鲁滨逊漂流记》里的一段作为课文。教学模式乏善可陈,老师在黑板上横横竖竖地划着线,上面写着鲁滨逊的处境和应对方式。不出意外,这和某本看过的教辅如出一辙。
所以说不是名著不好看,只是我们太早就扼杀了孩子们对于名著的兴趣。
前一段时间我和朋友一起听了闫红老师关于《红楼梦》的讲座。在和朋友往来的信件中,她告诉我她极其羡慕闫老师在很小的年龄偶遇《红楼梦》的经历。这一点我深有同感。这就好比立夏在不知道傅小司是祭司的时候遇到他,先是认识他这个人,然后在某一天突然意识到:这个和我朝夕相处的人原来是我粉了很久的偶像。
不经人介绍的爱才会来得深沉。
傅小司对立夏说:“他们看到的都是我光鲜亮丽的一面,不是真正的我。而你知道我的很多缺点……”
读书还是要看缘分,最好的不是那些书单上的畅销排行榜前几名,也不是很多人故作高深地列出让人望而生畏的书名。而是有那么一天,你很难过,你看到一本书,这本书刚好戳中你的心事。自此,它会成为你的挚爱,别的书都无法替代。
我是在考试周最丧的时候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一句话惊到我:
但愿那些在困苦中常爱说“有谁像我这样苦啊?”的人们看看这段文字,好让他们想想,有些人的境况,不知比他们要坏多少,并且如果造物主故意捉弄他们,他们的境况还要糟多少。
后来想想也是,如果说生死之外没有大事,那么我这种虚无的恐惧比起荒岛求生的鲁滨逊还真的算不了什么。
然后我做了一个假设:倘或我被抛到荒岛上,我可以活着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毕竟我不会做东西吃。好在我生性安分纯良,并没有兴致去一座孤岛。
那么我们不如来谈一谈假如真的在一座荒岛怎样才能活下去吧!
1、 必备的生活技能。
这一点当之无愧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也是被这一点卡死的。
譬如说我。
但是其实这不一样。
你以为光会做饭就够了吗?
食材怎么来?
你以为会做饭和打猎就够了吗?
锅子怎么办?
你以为会做饭,会打猎,会简单的石木工作就够了吗?
那住哪?
你以为会做饭、会打猎、会简单的石木工作、会盖房子就够了吗?
野兽野人怎么办?
……
所以说,这就是一个无解的话题。我们在这里谈那么多去荒岛上生活并没有意义,因为大多数的你们和我一样没有机会去一座荒岛。但是鲁滨逊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件更为重要的事:
没有事情是无用的。
在一次座谈会上,南京大学文学院的院长徐兴无说:“学文学的人千万不能把路子走窄了。”不光是学文学的人,所有人都一样。你可以热爱看书,但是你也可以尝试下去做饭;你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地码字和写编程,但是在天气很热的时候也可以去游泳放松一下;你可以为自己钢琴十级而骄傲,但是遇到小提琴超级棒的人也请不吝惜赞美。
很多东西看似无用,但是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技能什么时候可以帮助你。就像是读书写文这样很虚的事情,说不定在哪天走投无路的时候也可以提供你一个吃饭的机会。(记得以前在学画画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了一个用塑料袋画画的方法,她说:“只要有颜料和纸,你都不需要画笔,说不定可以不靠乞讨有一顿饭吃。)
鲁滨逊他只是对于大海有超出一般的热爱。他不是专业的木匠,不是专业的石匠,不太会裁缝的手艺。说实在的,他也不是一个称职的航海家。虽然他一再挣脱平凡生活的藩篱去追求一种更为浩瀚的生命,但是他和杰克船长这种“划船不用桨,一生全靠浪”的海盗还是不一样。他虽然离开了陆地,可最后还是要扎根于陆地。这时候,生活所需要的一切便成为一张贪婪的、急需他喂食的嘴巴。
想要活命就必须不断开辟新技能。
这就带出另外一个问题: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会,而是我们没有机会学。
这就像是这要爸爸在家,妈妈就绝对学不会开车,只要妈妈在家,我就绝对学会不做饭一样。
一个人想要学一个新的东西有两种动力:“我得学“和“我想学”。前一个你需要靠它去生存,后一个你靠它去生活。“生存”和“生活”有很大差别吗?其实也不尽然。你会觉得会做饭是一项技能,但是真的有人就把它当作爱好。
现在的我们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兴趣太窄,除了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不想学”,然后因为都是独身子女,周围有“各路大神”保驾护航,所以我们也不用“非得学”。
我们成为周围优质条件的奴隶,因为我们依赖它们,离不开它们。到孤岛生活不是一件可以假设的事,那些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是困住我们的枷锁,它就像是孙悟空给唐僧在地上画的一个圈。唐僧离开就被妖怪抓走了,我们不会离开,因为我们知道离开会死。
2、 信仰。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信仰是最不重要的东西,尤其是在中国,因为我们缺乏信仰,所以我们往往做事情没有底线。
但是如果你孤身一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暂且不说孤岛),你是一定需要一个信仰的。
在鲁滨逊荒野求生的过程中,可以说《圣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原先他是不信上帝的,因为生活的一切富足和充实,他也不会有求于上帝。可是后来一切都不一样了,他的生命可能今天还在,明天就会因为各种可能的威胁戛然而止。
患难之时向我求救,我必救你,你也要使我荣耀。
——《圣经》
这句话在整部小说反反复复出现了很多次,不是没有道理。
必须的生活技能让鲁滨逊可以在荒野当中活着,而《圣经》可以让他好好活着。这么说可能还不够,没有《圣经》,即便是他技能值加满,他依然坚持不到最后。在荒岛生活的他,因为有了《圣经》,而更像一个修行的人。他教星期五读《圣经》,不光是为了传教,更像是铲除愚昧。其实小说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发现《圣经》之前,他活得很痛苦,但是发现《圣经》以后,他规定自己每天读,并做祷告,反而可以越来越乐观地面对生活。因为《圣经》,他从一个人类,变成一个人。
书中有很多提到“上帝”的部分,这些都是信仰在苦难中激发出来的力量:
一个人在明白事理以后,就会发现被上帝从罪恶中救出来,比被上帝从患难中救出来更幸福。
——《鲁滨逊漂流记》
我在这里远离了人世间的一切罪恶。没有肉欲,没有嫉妒,也没有人生的虚荣。我别无所求。因为我所有的一切,已经够我享用了。
——《鲁滨逊漂流记》
但愿那些在困苦中常爱说“有谁像我这样苦啊?”的人们看看这段文字,好让他们想想,有些人的境况,不知比他们要坏多少,并且如果造物主故意捉弄他们,他们的境况还要糟多少。
——《鲁滨逊漂流记》
总而言之,我的生活从一方面看,十悲惨的,从另一方面看,却是万幸的。我并不指望有什么使我过上安逸的生活,只希望自己能够体会上帝的恩惠、照顾,这就是我生活中的安慰。只要我能有这种认识,我就会心满意足,不再忧愁。
——《鲁滨逊漂流记》
人类虽然有时在千千万万的危险中生活——这些危险如果让他察觉,一定会让他心烦意乱,精神颓唐——但上帝却让他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完全意识不到周围的种种危险,平静泰然地过下去。
——《鲁滨逊漂流记》
我觉得信仰这个东西,恰恰是我们现在最为缺乏的。人总该信仰点什么,不是说这是一种生活勿须有的仪式感,而是在艰难的处境里面提供人一种方向和希望。
但愿看我文章的你们,在即便安逸的环境里面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希望你们在永远快乐的情况下也可以找到信仰。
我们不在孤岛,但是我们都需要鲁滨逊在孤岛时候的心境,人类不该退化成一个个“术业专攻”的螺丝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体系,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个体。我们可以在社会中渺小,但当我们面对自己的时候,我们必须是伟大的。我们懂得合作的力量,但集体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离开集体,我们依旧强大到可以独自过活。